一个乡文化员和她的73本工作笔记

一个乡文化员和她的73本工作笔记

有这样一群文化工作者,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立足本职,不忘初心,为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们是新时代文化工作追梦者,他们是最美基层文化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面向基层,聚焦一线,贴近百姓文化生活,充分反映广大群众和文化工作者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报今日起开设“最美基层文化人”专栏,报道各地为文化繁荣发展和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辛勤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基层文化人。

站在眼前的马惠莲,中等个头,齐耳短发,与实际年龄相比显得年轻些。听说要接受采访,马惠莲有些不好意思:“想都没有想到,老都老了,退休几个月了,突然成了乡里的‘新闻人物’,其实我只是做了些应该做的工作。”

文化工作的有心人

作为一名乡镇文化站站长,在基层文化工作岗位,马惠莲一干就是34年,保留下了73本工作笔记。在马惠莲乡下的家里,规格不一的一排淡黄色的笔记本整整齐齐摆放在书柜上,和工作笔记并列的还有一排排红彤彤的荣誉证书。翻开这些笔记本,最早的是1984年的,那时马惠莲才22岁,刚从幼儿园教师岗位考入乡文化站,成了一名乡文化员。

“其实,不只73本,在文化站搬家的时候,遗失了部分笔记本。这些笔记本还是我从垃圾堆里抢救回来的。”马惠莲抚摸着这些泛黄的笔记本,有点遗憾地说。

每一页除密密麻麻记录着琐碎繁杂的基层文化工作和思考,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团委、纪检和信访工作。如为了说服一个因不服老房子被列为文保单位的信访户,马惠莲不厌其烦找他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在马惠莲看来,文化员的工作不仅要以情感人,更要以文“化”人。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文化员的工作多而杂,要当好有心人,群众的事无小事。有些事情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有时候容易误事。这也是一个基层文化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马惠莲说,不管走到哪里,总是带着笔和本子,几十年下来,已经成为习惯。

30年前,办文化活动很难

“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文化的地气,在乡镇宣讲得用百姓喜欢的方式。”马惠莲笑吟吟地翻开两本笔记本,“30多年前,村里要办文化活动很难。诗朗诵、歌伴舞都是在小范围内举行,一个乡的年轻人一年搞一两次大型活动就不得了。有一次,准备自编自演歌伴舞《血染的风采》,乡里找了7个人,结果一个节目排下来就换了6个人。现在就大不一样了。”看看这两组数字——只见2009年的工作笔记上,记录着正月十五西金源村文化礼堂开堂仪式,8个节目中,乡村初中、小学和幼儿园节目共4个,邀请外援节目3个,本村村民节目仅仅1个;而在2017年的工作笔记上,记录着2月23日石佛乡石佛村文化礼堂落成仪式,舞蹈、婺剧、独唱、三句半等18个节目全部都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

在马惠莲眼里,文化自觉就是群众能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在马惠莲的努力下,如今石佛乡要举办一台文艺演出只需要一两天来筹备,而且每办一台文艺晚会,散场时间都要拖延一两个小时,因为一些村民会毛遂自荐上台即兴表演。

“如今乡镇文化工作好开展多了。村村都有舞蹈队、排舞队、腰鼓队、合唱团,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也水涨船高,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马惠莲深有感触。

两个版本的《三门源记》

石佛乡距县城较远,原先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为了让村民有个共同的文化活动园地,在乡里的支持下,马惠莲借助“东海明珠工程”,租用房子建立了卡拉OK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棋牌室和展览室。2015年,在她的努力下,石佛乡通过改建、置换和租赁等盘活资源的方式,建成1500多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这也是龙游县第一批标准化综合文化站。

在马惠莲的书房里还有两个版本的《三门源记》,都是打印本。翻开一看,是三门源传奇故事的集锦。因为时间久远,书页都有点泛黄了。“这是龙游县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三门源刚开发的时候,我们乡文化站编印的。里面的很多素材在笔记本里有记载。”马惠莲说,文化干部除了做好文化员工作,还要当好文化的传播者。那时人们对三门源的历史文化底蕴知之甚少,挖掘三门源历史文化底蕴的任务就落到她这个文化站站长的身上。

马惠莲被派驻三门源村,着手搜集和整理民间故事。她白天到地头村里采访,获得第一手资料,记录在笔记本上。晚上回家,把这些素材整理成初稿,汇成文集。为了扩展稿件来源,她还和当地学校联合举办三门源故事征文比赛,获奖作品纳入文集备选。为了保证稿件质量,她带着初稿找城里的资深文化人审稿。最后,这本凝聚了她的心血的《三门源记》出版发行,三门源历史文化也为更多人所知。

是马姐也是老马

马惠莲坦言,干了34年的乡文化工作,辛苦并快乐着。只要用心,基层文化员的工作还是挺有成就感的。马惠莲至今还记得,刚入行的她和忙于生计的村民谈文化,村民送来的是一句:“没有你闲空!”每次组织村民排练文艺节目的时候,“临阵脱逃”的也不少。毕竟对村民来说,多收三五斗粮食要比舞台上的娱乐更实惠。

马惠莲虽然无数次吃闭门羹,但她始终微笑着和村民保持密切联系,她的平易近人和热情感染了村民。从教村民唱歌跳舞开始,慢慢地,被吸引到她身边的人越来越多。

“34年来,在乡镇基层一线,她都一如既往、充满激情地开展工作。她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岁月的年轮在她身上刻下的痕迹依稀可见,但却丝毫改变不了这名老同志对生活认真积极、对工作勤恳负责的态度,从骨子里透出的那种打不倒、摧不垮的坚强意志力和勇往直前的韧劲,她就是石佛乡文化员、文化站站长马惠莲,同事们都亲切地叫她‘马姐’,群众都热情地称呼她‘老马’。”这是石佛乡政府在马惠莲退休后对她的评价。

在浙江,像马惠莲这样在基层工作30年以上的文化员还有很多。近日,浙江省文化厅专门在龙游县召开浙江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效能建设现场会,为在基层从事文化工作30年以上的20名文化员颁发了“基层文化贡献奖”,以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