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七届四次理事会召开(时讯2205)

2022年02月28日上午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第七届第四次理事会在北京华文学院公寓楼会议室召开。

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丁耀同志主持了本次会议,并代表基金会做了《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2021年度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基金会全体同志的努力,2021年我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募集资金连续三年大幅度下跌的状况在2021年得到扭转。2021年比较2020年募集资金同期增幅1.42倍。二、培育支柱项目获得突破。培育支柱项目,是几届基金会一直的期望和努力,终于在2021年取得了突破。第一,“中华地标品牌公益工程”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和赞誉。2021年11月18日,我基金会实施的“中华地理标志文化传承人认定”工作正式启动,这个项目是我会与国家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国家部委(局)共同开发,并由我会具体实施。中宣部学习强国、新华社、人民日报分别报道了这个项目。同时,我会积极参与启动“培育地标品牌,促进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程。第二,做实做好“雨花公益基金-雨花敬老”项目。7月下旬,基金会对雨花公益基金支持的“雨花敬老”公益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对方达成了“继续合作老项目、拓展合作新领域”的共识。雨花公益行动基金支持实施的“雨花敬老”公益项目,得到国家级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认为这是新型的民间公益养老实践的成功探索;同时得到了浙江省和宁波市两级党委和政府对我会的充分肯定。三、积极投入抗洪救灾公益活动。2021年7月20--24日,河南郑州、新乡等地突发暴雨洪灾,我会紧急驰援河南灾区,积极开展公益行动。本次活动收到捐款共计人民币164.5194万元,收到大米、面粉、蔬菜、方便食品、空调被、消毒液、衣服等物资约合人民币63.77万元。全体同仁夜以继日工作,展现了很好的精神风貌。四、顺利完成换届,开始进行战略转型。学习、落实我会《章程》,加强内部管理和内部团结,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有了可喜的转变,工作效率有了提高。五、积极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2021年6月28日,由我会公益支持的“最美和声献给党--百年党庆《红色金曲》音乐会”在北京国图音乐厅举办并取得圆满成功。六、成功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为我会发展进一步扩展空间。2021年10月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刘吉工作室成立。刘吉同志是中宣部顾问,我国著名的思想教育艺术家和理论家。2021年12月8日,刘吉同志莅临我会指导工作。2021年,我会成功聘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同志为我会名誉理事长。同样在2021年,我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社科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的合作,为我基金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可能性。

在2022年工作计划及未来工作谋划中,丁耀同志指出:2022年基金会工作计划安排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民政部对社会慈善组织改革发展的要求和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依法治会,依规办会,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团结和引领广大社会文化公益慈善单位、团体和个人,积极投身新时代社会文化公益慈善事业,促使基金会工作再上新台阶。其主要工作包括:1、积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争取资金募集年年上台阶。一是要提高资金募集数量。2022年计划募集资金量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10%以上。二是提高募集资金的质量。要大力引进那些真做公益,做真公益的机构或个人,做一些有影响的大项目、好项目。三是基金支出要满足国家规定的两项硬指标。基金支出要达到上年基金募集的70%以上,管理费支出不高于本年度基金支出的10%。2、下大力气培育支柱项目,争取基金会有2-4个可控制、可持续、可支撑基金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一是继续培育“中华地标”公益工程。与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知识产权局一起做好地理标志示范试验县市遴选工作,赋能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地理标志文化传承人认定工作,强化中华地标品牌公益工程的核心着力点;做好县市长培训工作,夯实地理标志产业的基层领导力量;做好承载地理标志的企业家培训工作,促使其守正创新,增强地理标志产业内生力量,发挥广大人们群众的创造力、凝聚力,全面助力我国地理标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继续做好“雨花敬老”公益项目。做好“含山月敬老院”完善工作,打造国家亮点;做好“雨花送餐”公益项目,把党的关怀送入行动不便老人的心里。三是联合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和相关企业共同开展好文化公益指数和文化论坛项目,将这两个项目做成塑造基金会品牌、打造成基金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3、借各方之力,搭建发展平台。一是借部委机构的资源,构建“中华地标”、文化公益和文化论坛等运作发展平台;二是借在职或退休的部级领导和名人的影响力,搭建“国服文化”设计与展示平台;三是借助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国家智库,构建文化研究平台,承担国家课题;四是借地方党委、政府或企业之力,构建咨询研究平台。4、规范管理,塑造品牌。一是加强专项基金的管理,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对新设立的专项基金,根据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严格审查把关,坚持公益标准,保证基金的质量,控制基金的数量,宁缺勿滥。对现有的专项基金,继续开展清理整顿工作,合作到期的又没有资金进入的,原则上不再续约。二是继续推进网上募捐,拓展资金募集渠道。严格遵守《慈善法》、《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等等法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完善互联网公开募捐的相关准入许可和手续,继续进行互联网公开募捐的尝试。三是进一步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按照民政部《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相关要求,明确公开重点,细化公开内容,增强公开实效,不断提升社会文化公益事业的透明度、公信力和公平性,推进基金会信息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5、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推进团队结构优化。一是抓好党建促工作。系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各项文件,做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全力争取党员发展指标。二是加强团队的“专业化”“年轻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基金会理事和工作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三是增强忧患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丁耀同志最后说:基金会正在转型,转型是艰难的、痛苦的、艰巨的,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守摊是守不住的,我们必须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才能走向辉煌。

全体理事对丁耀同志的报告报以热烈的掌声。

财务部主任马洪涛同志向理事会报告了我会2021年度财务状况、指标完成情况和基金会2021年投资情况,她在报告中指出:我会募集资金连续三年大幅度下跌的状况在2021年得到根本扭转,可喜可贺,她特别指出这是全体同志团结奋斗的结果。她就2022年如何用活资金,保证资金安全等问题向理事会做了汇报。

按照会议议程,理事们就两个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基金会一年来的工作和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目前形势及2021年投资计划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多位理事发言,为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畅所欲言,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与会全体理事一致通过了丁耀同志做的《基金会2021年度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的报告》和马洪涛同志做的《2021年度财务状况、指标完成情况和基金会2021年投资计划》。

随后,我会监事长周塞峰同志也受邀讲了话。

我会理事长、党支部书记李建华同志最后讲话。他感谢基金会全体同仁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同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他指出:我们必须继承基金会一贯的传统,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一切按照党的方针、路线和文化旅游部党委的指示办。各位理事要以主人翁的精神,把基金会当作自己的家,共同为基金会的发展献计献策。2022年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唯有把工作抓紧抓实,才能渡过难关。让我们聚精会神谋发展,团结一致向未来。

我会理事会共有理事19人。出席本次会议的理事有李建华、丁  耀、任力强、毛海洋、冯建华、王维盛、吴  宇、王亚娜、杨  凡、李  涛、谭笑楠、张耀民、李  立、杨  力、张兰海、王  欣、李永敬。共17人,会议符合法定人数。周塞峰监事长列席会议。

(张亚萍供稿202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