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不会影响我的创作心态

近年来,导演王竞的电影作品《万箭穿心》、《我是植物人》、《大明劫》等收获了良好口碑,让观众看到了中国优秀电影人的不懈努力。2012年上映的改编自作家方方小说的《万箭穿心》让低调的王竞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他在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中耕耘多年,甚至有人为他贴上了“业界良心”的标签。其实,除了电影导演的身份外,纪录片创作科班出身的王竞还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主任,从事纪录片和故事片的教育工作,主讲《纪录片创作》等课程。在教学之余,他拍摄了《爻》、《爱丁堡的天空》等纪录片。3月2日,王竞携带自己的第一本专著《纪录片创作六讲》,在后浪出版咨询公司举办了一场“纪录片与故事片创作关系”的观众见面会。在两个多小时的互动中,王竞并不像一位导演,更像一位老师,在给学生们上课,没有给人距离感。围绕纪录片创作与市场、电影票房等方面的话题,王竞畅谈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票房不会影响我的创作心态

平衡制作方立场和出资人利益

《纪录片创作六讲》是王竞过去20多年来对纪录片和电影的思考总结。这本书并不纯粹谈论纪录片,在王竞看来,纪录片和故事片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共性和交叉的,甚至有的片子很难说清它是一部纪录片还是故事片。这几年,王竞更多是在拍故事片,但思考纪录片对他拍摄故事片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纪录片影响了我的电影作品气质。大家说我的影片很有现实感,这点很大程度来源于我对纪录片的喜欢。其次,从拍摄方法上看,纪录片对我也有很大影响。我以前做的很多片子成本低,很多时候,几乎是在不可能完成的情况下要拍完。而纪录片给我提供了一个手段,如何降低成本,让我在绝境中也可以拍出电影。”王竞说。

有观众问王竞如何处理投资人和导演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从纪录片诞生的第一天开始,投资人和导演之间一直就有扯不清的关系,这是关于纪录片的永恒话题。“从大的理论上说,大家肯定觉得可以完整保持纪录片创作的初衷是最好的,但这种纯粹度很难实现,创作者可能经常会在自己想表达的观点和投资方的立场中痛苦地摇摆。”

但也有导演善于处理这种矛盾。王竞提到一个案例,英国著名纪录片导演约翰·格里森曾想拍一个反映伦敦贫民窟住房条件差的纪录片,但刚开始没人愿意出资,因为大家觉得这个事和他们没有关系。格里森只能费劲地到处找赞助商,终于他找到了一家煤气公司。他和煤气公司负责人说:“你出钱拍片子,因为我拍完这个片子后,公民会关注这个问题,然后政府就会拆掉这部分房子,并会盖新房,盖完新房就会装煤气,装煤气你就赚钱了。”最后,煤气公司被他说服了,出了赞助费。“我觉得作为一个制作人,就是要学会平衡你的立场和出资方的利益,这是一门艺术。”王竞说。

靠纪录片赚钱是很难的事情

当前独立纪录片生存困难,放映机会少,受众少,很难赚到钱。就算在国外频频获奖的纪录片也难以摆脱这一行业困境。“为什么我拍故事片多,拍的纪录片少了?我觉得吃不了那个苦,受不了那个罪。”王竞说。

靠纪录片赚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全世界都一样。王竞用“挺痛苦也挺无奈”来形容纪录片行业。一是纪录片导演的生存状态堪忧。他举例说,现在比较活跃的纪录片导演徐童拍摄了《麦收》、《算命》和《老唐头》等作品。这些片子获得了很多奖项,但根本就不赚钱。更多的时候,徐童是在艰难地拍摄纪录片。“我们社会一定要有这样的片子,也一定要有这样可贵的纪录片导演。因为他们留下了有文献价值的影像。可能短时间内没有收益,但从长远来看这是有价值的。”王竞说。

其次,王竞指出,我国纪录片的播放渠道和传播途径少。“观众不知道在什么的地方能找到那些好的纪录片。”作为一名纪录片教育工作者,王竞也是在一些特别偶然的情况下才发现一些好作品。王竞认为,随着互联网播放渠道的拓宽,这种作品被埋藏的情况会改善。而在政策层面,国家也在大力推动纪录片产业的发展。除了扶持基金外,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所有34个上星综合频道,平均每天必须播出30分钟以上的国产纪录片。

除了网络渠道和电视台,纪录片在院线放映的空间将有多大?当前,国产纪录片进院线放映的案例寥寥无几。王竞说,今天大部分的观众到电影院,是去娱乐的。因为生存太艰难,大家需要一些精彩的故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意思一点。而有些纪录片看完后,会让观众背上更沉重的东西,这一点是纪录片进影院放映的障碍。但市场总有例外,在国外有一些纪录片在影院放映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如英国导演菲尔·阿格兰拍摄的展现云南丽江文化的纪录片《云之南》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法国纪录片《海洋》在北美获得了1944万美元的票房。“随着市场日趋成熟,会有纪录片逐渐走向大银幕的。其实今年初上映的综艺电影《爸爸去哪儿》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它虽然不是标准意义上的纪录片,只是一个电视栏目,但我觉得这开了一个好头。”王竞说。

观众习惯到影院去泡“梦想”

2000年以来,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2013年电影票房突破了217亿元。但热闹的电影市场也伴随着观众的吐槽,国产烂片雷片太多。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影院看到的让人叫好的国产片非常少。但影院只是我们了解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窗口,它不是唯一的渠道。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故事片产量638部。大部分未进入院线的电影中,或许不乏精品。在王竞看来,确实有一部分很好的国产故事片与纪录片一样,缺少传播渠道。

而少数优秀的国产片即使进入院线,未必就能让观众买账。王竞的电影作品《万箭穿心》、《我是植物人》、《大明劫》等口碑不错,当观众看完这些影片后,可能会能发自内心对导演和创作团队表达敬意,但这些影片在影院的命运不济,票房可谓惨淡。以历史题材影片《大明劫》为例,该片上映第4天,一位上海观众进入某影院观影,直到影片结束,也没有第二个观众进场。王竞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说:“大多数观众习惯到影院里去泡梦想,还不习惯去看到哪怕一点严肃和眼泪。”

假如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久而久之会不会影响王竞的创作心态?面对记者的提问,王竞说:“没有哪一个导演不希望自己的电影票房过亿元,甚至是很多亿。但我对电影还是有自己的坚持,我并没有想过通过电影赚钱。目前,找我拍电影的制片人都没有给我很大的票房压力。《大明劫》这部电影投资了2000万元,出资方中有江苏某地方政府、同仁堂等,他们都没想通过电影赚钱。我在高校有工作,还可以拍广告,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赚钱。如果有朝一日,一个投资方要求我一定拍出一部票房达到多少亿元的电影,那我不会接这样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