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乡村剧场: 农家休闲有了好去处

山东东营乡村剧场: 农家休闲有了好去处

编者按: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提案,公共文化建设一度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近年来,为让城乡居民公平地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基本文化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各地文化厅局和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在提升数字化服务、满足弱势群体需求、消弭城乡差距等方面涌现出许多经典案例。这些实践推进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建设,提高了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能,保障了城市特别是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我们将这些实践予以总结,以飨读者。

2015年5月以来,山东省东营市在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同时,创造性地配套建设了乡村剧场,让农村基层群众“休闲有去处、娱乐有场所、聚会有阵地”,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探索形成了一条新的路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并将于2017年基本实现全市行政村乡村剧场全覆盖。

为满足群众对更高层次文艺演出和娱乐生活的需求,东营市利津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于2014年尝试建设乡村剧场,取得了初步成效。2015年,东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开始在全市进行试点推广,并策划组织了“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巡演活动,当年共建成100个乡村剧场。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为推进乡村剧场建设顺利进行,东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制定了《东营市乡村剧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依据结构合理、实用节约、彰显特色的原则,根据辐射范围、人口规模、群众文化工作基础以及经济实力等综合因素,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确定建设位置,确保乡村剧场建成后真正发挥作用。按照“试点—推广—普及”三步走战略,东营市2016年共完成260个乡村剧场建设任务,2017年将基本实现全市行政村乡村剧场全覆盖。

制定标准、完善功能。在乡村剧场建设过程中,东营市制定了一系列建设标准,包括建设一个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配套建设阅报栏(电子阅报屏)、体育健身设施和灯光设备的文体广场;按照100平方米、150平方米、200平方米3个标准搭建舞台,并配备LED大屏、音响、舞台灯光等设备等。为满足互联网时代群众的应用需求,东营市逐步把群众文化广场、乡村剧场提档升级为数字文化广场,通过配备WiFi,在LED大屏上安装高清机顶盒、高清摄像头,实现让群众免费享用WiFi、接受远程辅导培训、下载数字文化资源、收看点播高清电视节目、自主播放视频等功能。特别是通过高清摄像头和LED大屏回传高清视频信号,创造性地实现了文化馆辅导教师实时对多个文化广场群众开展远程同步辅导培训。

多方协作、共建共享。东营市充分利用乡村剧场和群众文化广场,按照“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赛事”的思路,探索建立了多种演出主体和演出方式相结合、“种文化”和“送文化”相结合的群众文化活动长效机制。东营市县文化主管部门深入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巡演活动,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借助乡村剧场送戏送电影下乡。文化馆也发挥总分馆作用,组织农村基层群众借助乡村剧场、数字文化广场开展戏曲和广场舞培训等活动。同时,东营市充分调动乡镇和村两级的积极性,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组织开展戏曲、舞蹈、声乐、器乐、广场舞等群众喜欢的文化内容和文化活动。

健全机制、规范运作。东营市明确了县区是乡村剧场建设的责任主体,采取“财政支持一点、项目安排一点、社会筹措一点”的办法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市财政按照每建成一处乡村剧场、数字文化广场补助3万元的标准对县区进行补贴奖励。采取PPP建设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金,东营市广电网络公司投入500万元对具备条件的文化广场免费安装数字设施设备,县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分期支付无线WiFi使用费用,并采取“委托管理”的方式,将广场数字化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管理维护委托给公司负责。形成了多部门协调机制,宣传文化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为保证建设成效,东营市把乡村剧场、文化广场建设纳入各县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并建立了督导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建设工作责任到位、投入到位等。

东营市乡村剧场建设受到了农村群众的普遍好评,许多村民反映,乡村剧场让村里多了一个阵地,少了几桌麻将;多了一些交流,少了一些埋怨;多了一支队伍,少了一些纠纷。

此外,乡村剧场也为文化活动监督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方式。演出团体可利用免费WiFi,现场发送演出视频、图片,文化部门可通过广场上的高清摄像头及时调取演出现场情况,群众可随时通过手机对演出节目作出评价,极大地提高了文化部门的监管效率,健全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监督管理和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