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的孩子看上了儿童剧

三沙的孩子看上了儿童剧

北纬16°52′,东经112°20′,在3000米深海之上,在35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中心,布满白色珊瑚和贝壳的永兴岛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3月12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成语魔方·变变变》剧组首次来到海南省三沙市,开展“温暖童心——优秀儿童戏剧走进海南”公益演出活动。

一次弥足珍贵的演出

南海,风光秀美、资源丰富。千百年来,海南岛渔民扬帆起航,在风口浪尖讨生活。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自此,三沙市所辖岛屿实现了广播电视“户户通”,永兴岛通了民航,岛上还建起了一座学校……

3月12日下午5点,阳光灿烂,永兴岛上的孩子们早早来到学校前的小广场等待演出。“妈妈,儿童剧是什么?”4岁的唐朝活泼好动,对即将发生的一切充满好奇。

演出开始后,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

“变变变变,变什么?”“小兔子。”“变变变变,变什么?”“小乌龟。”海绵、毛巾、晾衣架这些日常物品到了演员手里仿佛立刻有了生命,变成了牛、鸡、蛇、小兔子等各种动物造型,演员们还用变出的小动物演绎起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小朋友惊讶连连。此外,《成语魔方·变变变》还演绎了班门弄斧、滥竽充数两个成语的来历,使小观众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成长教育。张睿楠小朋友在看完演出后跟工作人员说:“这是我第一次现场看儿童剧,比电视上生动多了,希望叔叔阿姨再多演几场。”

生动形象的表演收获掌声不断,连陪同孩子看演出的家长、老师也被吸引。幼儿园老师李秀欢表示,永兴岛高温、高湿、高辐射,自然条件艰苦,以前在岛上转转就是人们的娱乐生活,闭塞的环境让这次演出显得弥足珍贵。岛上总共也就20多个孩子,本来演出时间正是吃饭时间,家长们纷纷表态,晚一会儿吃饭也要来看演出。

一段充满艰辛的行程

三沙市是中国位置最南、面积最大(包括海域面积)、陆地面积最小及人口最少的地级市。来此进行公益演出,缘起于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去年看到的一个新闻。“新闻里说三沙市建起了学校,我想虽然学校里只有20多个孩子,但他们也有享受儿童剧的渴望,文化部拨给国家艺术院团公益演出经费,就是让我们把高水平的艺术送到这些需要的地方。”尹晓东说。

虽然沟通演出事宜困难重重,中国儿艺并没有放弃,即便演出所需费用比去别的地方高出数倍,也要去。由于演出日程紧张,剧组演职人员连夜飞往海南,落地后几乎没有休息就转奔三沙。为保证演出质量,演员在大巴车上一遍遍对词;舞美人员在30多度的高温下紧张装台,衣服湿了又干。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成语魔方·变变变》既有针对青少年兴趣点的演出内容,又有为驻岛官兵等成人观众专门设计的环节。演职人员特别选取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班门弄斧》和《滥竽充数》成语短剧,与富有创造力的“变变变”进行创新组合,使其既能打动孩子,也能吸引成人。

“演员水平高,很让人入迷。”海南省海警总队三支队一大队干事田沆鹭说,岛上现在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可以看电影,也会定期组织文艺演出。能有国家级艺术院团来岛上演出,可谓岛上的一件大事。“我们深深感到,西沙岛礁虽小,但在祖国和人民心中的分量却很重。”田沆鹭说。

演出结束后,当演员走在岛上,不时会有居民来打招呼,说上一句:“你们是中国儿艺的吧,演得真好!”

一场温暖童心的活动

虽然只在岛上停留两天一夜,但因此而增强的对祖国强大的自豪感却充溢在中国儿艺此行每个人的心中。

永兴岛东北方向是石岛,石岛面积0.06平方公里,海拔13.8米,是西沙群岛最高点。2012年,一条800米长的人工石堤连接了石岛和永兴岛,两岛成为一体,中国主权碑就矗立在石岛的最高处。随处可见的椰子树则像一座座高大的丰碑,纪念着那些为西沙付出了青春和汗水的无名英雄。

在尹晓东看来,这次到三沙市演出,体现了中国儿艺作为国家剧院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是对演职员的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3月7日至13日,中国儿艺《时间森林》《小吉普·变变变》《成语魔方·变变变》3个演出团一行50人相继在海口、琼海、文昌、三沙4地开展为期7天19场的“温暖童心——优秀儿童戏剧走进海南”公益演出活动。这是中国儿艺首次同时携带3台剧目进行公益演出,也是中国儿艺首次走进三沙、琼海和文昌。短短7天,万余名海南各民族的少年儿童在家门口欣赏到了国家院团的优秀剧目。

“我们深信,优秀的儿童戏剧在孩子的生命中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不仅能给孩子带来欢乐和艺术的陶冶,而且能够点燃孩子们的智慧和梦想,带来积极向上的力量。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丰富海南小朋友的文化生活,为学校的品德教育发挥有益作用。”尹晓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