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足红色文化资源,做好初心使命教育

用足红色文化资源,做好初心使命教育

延安,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作为中国人心目中的革命圣地,延安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红色革命传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吸引着无数人追随理想与信仰,踏上这片土地。

近年来,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充分运用延安及周边革命传统资源,以现场教学的形式,精心规划线路,讲述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革命历史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培训教学中大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日,记者以培训班学员的身份,与其他68位学员一起,参加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2019年第2期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课程,亲身体验现场教学的成果。

在宝塔山上,重温入党誓词

开班仪式后,第一次现场教学安排在宝塔山。“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巍巍宝塔,悠悠延河,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熟记于心的影像。与老照片不同的是,今日的延安旧貌换新颜,3条主街道顺着延河方向延伸,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学员按5个支部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支部书记李如生的带领下,面对党旗,再次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宝塔山上,松风阵阵,大家重温入党誓词,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深深理解到为民族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理想与信念,才是支撑革命先辈战胜一切的力量。

拿出小马扎,戴着小耳机,大家面朝宝塔,团团围坐,听学院的曹琨老师讲述入党誓词的故事。“这是革命战争年代里的‘绝命书’,加入中国共产党,意味着以牺牲捍卫忠诚,无数先烈用生命实践着自己的誓言;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决心书’,共产党人吃苦在先,享受在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把入党誓词写入党章,入党宣誓成为每一名共产党员最难忘的庄严仪式……”曹老师充满激情的讲述,引用了无数共产党人中的杰出代表为例,让大家将入党誓词铭刻在心,也更加体会到肩上的责任与担当。

班主任杨文翔安排了一次特殊的组织生活:为刘庆丰、赵继春、龚国富3位学员过政治生日。3位学员激动地表示,在宝塔山上过政治生日,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今后也将成为每一年的重要日子,提醒自己不忘入党初心,坚定责任担当。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为了做好现场教学工作,与各纪念馆合作,排定教学课程,并特别聘请了数十位相关纪念馆的讲解员,作为学院现场教学的专职讲解,每年对讲解员进行业务培训,使讲解不同于针对游客的简单介绍,而是更加深入与全面,将课程教育内容嵌入讲解之中。讲解员的表现,也成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由学员进行打分。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现场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最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现有馆藏文物3.5万多件,历史照片1万余张,图书1.3万余册,调查访问资料百余卷,是融收藏、研究、宣传于一体的革命纪念馆。

讲解员张艳从纪念馆序厅中的雕塑开始,在两个多小时里娓娓动人地讲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13年艰苦奋斗的光辉岁月。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真实的历史实物,一份份宝贵的档案资料,鲜活地讲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杨忠虎老师《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课堂讲授,与现场教学中的实物一一印证,让人深思,在延安这个落脚点和出发点,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对于今天党的建设、国家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启示与巨大价值。

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理解什么是民心向背

在三大板块的课程安排中,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特别规划了3天的“重温革命历史长线教学”,内容包括参观抗大七分校旧址、大凤川军民大生产展览馆、南梁革命纪念馆和纪念碑、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以及中国抗日红军大学、保安革命旧址、刘志丹烈士陵园等。学员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去探寻他们走过的道路。蜿蜒的山沟沟,蓝莹莹的天,一股春意在乍暖还寒的陕北高原悄悄孕育。

几孔简陋的窑洞,一个干净的院子,就是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校部旧址。讲解员告诉我们,这里曾经住着2000多位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的进步青年,带着满腔热血与激情,从开挖窑洞、种植庄稼开始,他们抓紧一分一秒学习知识与技能,努力开展艰苦的军事训练;他们打篮球打网球,举行游泳比赛,举办“三八”节文艺会演,在最为艰苦的环境下度过了人生最充实与快乐的时光。“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正是因为这样的理想与信念,才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共产党人,并成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与新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南梁革命纪念馆,坐落在甘肃省华池县荔园堡村。高大巍峨的纪念馆,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修复齐整的文保旧址,向人们讲述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创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那一年,年仅21岁的习仲勋担任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在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简陋的窑洞里,陈列着当年的土地政策、财政政策、粮食政策等一系列苏维埃政府的政策主张文本。这些政策满足了贫苦农民最为迫切的土地要求,极大地调动了边区农民的革命自主性,发展了经济,改善了民生。正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治主张与政策实践,让百姓看到了美好梦想的前景,才使得中国共产党争取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才能够由弱到强、由小到大,最终夺取了政权。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在吴起县,学员向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献上了花篮。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吴起,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了最终胜利。正值周末,游客三三两两进来参观,吴起县几所小学的十几位小同学,报名参加了“义务讲解员”活动,在纪念馆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着有模有样的练习。讲解员张晓芹的生动讲述,让学员了解了那场伟大征程的真实历史,而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王涛老师的现场授课,史料与思考相结合,更令大家印象深刻。在伟大的长征路上,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对革命理想与事业的忠诚,在于理想与信念的坚定,经过无数血与火的锤炼,使得中国共产党人最终具备了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作风修养、纪律修养,这正是长征精神的当代启示。

在志丹县保安革命旧址,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住过的窑洞,那简朴的设施,和这里发生过的改变历史的重大事件,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旧址,镌刻在墙上的人名与形象,告诉我们这里曾经培养过多少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刘志丹烈士陵园,后人手植的松柏已经茁壮矗立,它告诉人们,为中国革命与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烈士,永远被人民所铭记。

在梁家河,

寻找今天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信念

大巴车开进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两旁的山梁上点缀着一簇簇绿色——松柏青葱,知青地坝平整的土地等待着新一年的耕种,这一切都让这里的初春显得格外生机勃勃。换乘电瓶车的广场上,人流如织,却秩序井然,有成群结队的旅行团,也有结伴而行的散客。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的地方。总书记曾充满深情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培训班的现场教学,由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何磊老师主持,以现场访谈的形式,请来了曾多年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石春阳,为大家深情讲述了总书记7年知青岁月中那些感人故事。“习近平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一心为民的思想,还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他有文化,有点子,是个能吃苦的好后生。他担任了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办什么。从前我们梁家河地方偏僻,没啥人知道,他领着我们办了第一口沼气池,办成了推磨自动化,还办起了代销点,又带着村民淤地建坝,让梁家河村成了延川县的先进村!这样的好后生我们不想让他走,但我们更舍不得耽误他!他走的那天,全村的人都来送他,连一位从来没有出过家门的残疾人也等在路边送他……”在石春阳的讲述中,真挚的情感自然流露,“2015年5月,我们成立了梁家河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创新发展思路,带领全村群众劳动致富。我们要干好自己的事,绝不给总书记丢脸、拖后腿!”

何磊深有感触地说:“从石书记的讲述中,我们单有情感冲击、情感共鸣还不够,我们还应思考,今天的共产党员应该从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磨砺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正是这7年知青生涯,让总书记打牢了政治根基、思想根基、实践根基、群众根基,才使得他在这个小村庄里,实现快速成长。”

学员参观了由小学改造而成的村史馆,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照片和实物中感知历史。大家参观了知青井,在延川第一口沼气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宣传画前照相留念,参观了知青旧居里简单的陈设。学员惊喜地发现,在铁业社里,当年的那位打铁老汉还和婆姨一起在这里打制铁具;当年的老房东刘金莲,还住在那个窑洞里,她脸色红润,身体硬朗,一边售卖着红枣、小米、布头鞋等陕北特产,一边回答着大家的提问。正像石春阳所说,梁家河村每个人都干着自己的工作,用自己的勤劳换来幸福生活,回报总书记的殷殷重托与牵挂。

在桥儿沟、杨家岭等地,

增强看齐意识,严守党纪党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儿沟革命旧址,曾是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址和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院址所在地,2016年12月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宽阔的广场上,学员坐着小马扎围成一圈,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班主任杨文翔围绕维护中央权威、严守党纪党规这一专题与大家做了交流。他以一连串的史实,阐述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意义:“这次会议,纠正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错误,统一了全党思想,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袖地位,促进了党的团结统一;毛泽东全面阐述‘四个服从’,加强了党的纪律建设;这次全会做出了一系列组织建设的决定,特别是关于党纪党规的决定,奠定了领导制度建设的基础……”

参观完杨家岭七大会议旧址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薛林老师以“弘扬七大精神,增强看齐意识”为题,进行了现场教学。他介绍了毛泽东以部队喊看齐为喻,在中共七大上提出了看齐问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在七大礼堂,重温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看齐意识,回顾我们党在解决看齐问题的优良传统和经验,对于思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如何增强看齐意识有重要启示……如何看齐?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具体来说,就是学,学习理论;纪,遵守纪律;省,三省吾身;实,忠诚老实。将对党忠诚、向党看齐,内化于心,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学员还参观了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也在这里举行。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故居,大家重温了革命领袖的人格风范,在毛泽东与斯特朗谈话的石凳前,大家感慨万分;在毛泽东亲手耕作的菜地前,杨家岭早晨的阳光,仿佛就在眼前……学员蔡敬芬说,来延安之前,没有亲身体会过黄土高原到底是什么样子;学员张超文说出了大家的一致感受:“现场教学,感觉大不一样!”

在参观凤凰山革命旧址时,大家展开《白求恩精神与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现场教学;在“四·八”烈士陵园,现场教学则是《缅怀英烈,永葆初心》;参观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临时展馆,大家进行了植树劳动体验;在枣园革命旧址,大家诵读毛泽东经典名篇《为人民服务》;在王家坪革命旧址,大家共同感受延安时期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员从革命历史中学习感悟,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并将其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