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音诉说浓浓乡愁

以乡音诉说浓浓乡愁

民间说唱是以说、唱以及兼说兼唱为主要表演形式的艺术门类,它活跃于乡村田间地头和城镇地摊茶社,是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经典。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民间说唱艺术的文化土壤在流变,记忆里的乡音变得尤为珍贵。

日前,由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2019中国北方民间说唱交流大会在山东省潍坊市举行。来自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河北、内蒙古等10个省区市的近40位民间说唱艺人登台演绎传统民间说唱曲目,以乡音诉说浓浓乡愁。

植根本土,传承文化基因

此次说唱交流大会涉及北京琴书、天津时调、陕北说书、山东快书、乐亭大鼓、二人转、胡仁乌力格尔等十余个艺术门类,地域特色浓、根植民间土壤、与当地历史发展脉络和传统民俗水乳交融是参演曲目的共性。

出身东北大鼓世家的杨孝华是东北大鼓黑龙江省级传承人,此次展演中,她与搭档李忠祥表演了《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四季景》。在杨孝华的儿时记忆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北大鼓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时尚。街坊邻里每逢有红白喜事,都会请说书先生来表演。三弦一起、鼓声一响,时间便在说书先生的表演中转瞬即逝。

装文扮武我自己,一人能演一台戏。与东北大鼓相似,活跃于内蒙古辽阔草原的胡仁乌力格尔同样韵味无穷。乌力格尔书目多取材于蒙古族生活,是记载蒙古族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史诗。尽管语言不通,但乌力格尔艺人极具张力的表演仍引得现场观众频频点头,有的还拿起手机记录下来。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华曲艺学会名誉会长常祥霖曾多次探访内蒙古扎鲁特旗等乌力格尔流传地,也在乌力格尔申报国家级非遗时投了支持票。“我对乌力格尔有格外浓厚的感情,它的音乐、唱词让人欲罢不能,让人一解乡愁。”常祥霖说,“民间说唱的发展与奔波在广袤草原的民间艺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保护有序,民间艺术活态传承

台上的演出酣畅淋漓,台下的故事诉说不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娱乐方式日益多元,众多民间说唱艺术一度式微。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持续推进,各类针对传统艺术的抢救性记录与传承推广工作火热开展,民间说唱爱好者、关注者和传承者的队伍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壮大。

山东琴书省级传承人杨珀早年间与其师父、山东琴书国家级传承人姚忠贤搭档表演。8年前,杨珀所在的山东省济南市曲艺团为传承发展传统艺术,着手培养山东琴书传承人,杨珀的徒弟朱会强便是从中成长起来的传承人之一。技艺的传承并非易事,表演者除了要在咬字、吐字、人物刻画、现场互动等方面掌握技巧,更要有勤学苦练的毅力和坚守传统的信心。为此,杨珀言传身教,不断为朱会强提供登台机会,并与其搭档演出,从中加以点拨。

“师带徒能让徒弟走得更快。”杨珀说,为了准备此次展演,她一有时间便敦促徒弟加强练习,每周还要视频指导两三次,不放过每个传播山东琴书的机会。

不同于单纯的展演,此次活动还邀请到国家一级编剧崔凯、孙立生等多位业内专家对节目进行点评,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与作品的打磨提升进行专业指导。杨珀和朱会强表演的《梁祝下山》通过引入流行音乐、现代语言等方式让山东琴书更加接地气,得到现场观众和专家评委的赞赏。“受到大家的鼓励,看到这么多人在坚守民间说唱艺术,我们传承山东琴书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杨珀说。

建设文库,推动民间说唱发展

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作为其中的十五大工程之一,《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工作于2018年正式启动。该工程由中国文联总负责,中国民协具体组织实施,其目标是到2025年,正式出版包括民间说唱等多个类别与系列的大型文库1000卷,每卷100万字,共10亿字,建成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并开展一系列以中国民间文学为主体内容的社会活动,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民间文学的发掘、传播与发展。

作为中国民协今年推出的首个民间文学大系社会推广活动,本次交流大会为大系出版工程民间说唱文本的文库建设、数据库口头记录文本资料采集、社会宣传推广活动提供活态样本。活动期间,与会专家还围绕北方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现状、《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卷》编纂工作进展等展开学术研讨。

中国民协理论研究处处长、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锦强表示,出版工程作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是超越个人创作局限的集体智慧结晶,是留给子孙后代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专家及各地编委会要对稿件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优中选优,同时要充分吸收熟悉当地语言、风俗、文化的地方文化精英进入各省卷编委会,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同时体现各地文化特色。

目前,《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已完成近40卷的文稿编纂工作,首批成果将于今年6月公布,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