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风骨 其命惟新 江苏省国画院60年·中国画书法作品展

金陵风骨 其命惟新 江苏省国画院60年·中国画书法作品展

晚唐诗人司空图有云:“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创新是美术史永恒的主题,也是江苏绘画书法艺术永葆生命力的不竭源泉。历史上,江苏绘画书法名家辈出,灿若星河;画派纷呈,各领风骚。无论是顾恺之、黄公望、倪瓒等著名书画家,还是“吴门四家”“扬州八怪”“金陵八家”等重要艺术流派,都有着独树一帜的创新创造。黄公望融会传统,创作出《富春山居图》等惊世山水画作;沈周开宗立派,开创了具有时代气息的文人画新潮流;郑板桥借物言志,表达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文情怀;龚贤以造化为师,创立了独具江南特色的山水画风。独特的地理环境、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延续的创新基因,形成了江苏绘画书法艺术传承创新、与时俱进的历史特征和精神风貌。

江苏省国画院自成立起,便传承了江苏绘画书法艺术创新创造的文化基因。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为代表的江苏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艰辛的艺术探索与变革,推动传统山水画从旧形态向现代审美取向转型,实现了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创作出诸如《江山如此多娇》、《红岩》等一批传世之作,形成了富有创新精神与地域特色的“新金陵画派”。该画派以山水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用传统笔墨反映当代生活,讴歌时代、讴歌人民,实现了反映现实生活的思想性与中国传统山水画水墨技法的和谐统一,使中国山水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傅抱石被誉为一代“画圣”。

大致同时期,以“金陵四老”胡小石、林散之、萧娴、高二适为代表的一批书法家,从传统书法发展到碑帖融合、各擅其能,实现了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特别是林散之使中国草书艺术柳暗花明,发展进入新时期。林散之因此被誉为一代“草圣”。《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其命惟新、与时俱进、创新创造,是从“画圣”傅抱石到“草圣”林散之的共同特征和精神实质,也是江苏省国画院一直以来的使命追求。

“新金陵画派”正式崛起的标志,是1961年5月在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馆举办的“山河新貌”画展。展览展出了诸如傅抱石的《待细把江山图画》、《枣园春色》,钱松喦的《红岩》、《三峡灯》,亚明的《华山》、《三峡夜航》,宋文治的《山川巨变》、《华岳参天》,魏紫熙的《峨眉山中》、《渡口》等140余幅崭新的山水画作品。这批作品是著名的二万三千里写生活动的成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此次展览是江苏省国画院首次晋京“赶考”,取得的成绩非常优异。展览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与重视。展出期间,观众络绎不绝,好评如潮。此后,“新金陵画派”蜚声海内外。

1997年江苏省国画院建院40周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江苏省国画院建院40周年书画作品展览”,是江苏省国画院第二次晋京“赶考”。本次“赶考”与纪念林散之诞辰100周年相结合,同时举办了“林散之百年诞辰书画展”。首都各界和评论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本次举办的“金陵风骨 其命惟新——江苏省国画院60年·中国画书法作品展”,是近60年来的又一次晋京“赶考”,旨在向首都人民汇报江苏省国画院建院以来的创作成果。展览包含了已故、离退休、曾在画院工作过的以及目前在职的112名书画家的530余件优秀作品,全景式呈现了“新金陵画派”文脉传承和江苏省国画院一甲子的创作创新成果。除“新金陵画派”创始人的代表作以外,特别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6年来江苏省国画院的新人新作。60年筚路蓝缕,砥砺创新,金声玉振,集大成于兹。通过展览,回望60年,规划“十三五”,对于我们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勇攀艺术高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徐渭有诗云:“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竭诚希望首都人民及专家领导作为“考官”,对本次晋京展点评指正。殷切期盼江苏省国画院的同志们,以此次晋京展为契机,以先圣先贤为榜样,为时代泼墨,为人民挥毫,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和扛鼎之作,努力开宗立派,再创辉煌!

(作者为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