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发芽了

芭蕾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发芽了

“我爱芭蕾”“我喜欢芭蕾”……5月23日,北京天桥剧场的舞台上,当一个个穿着公主舞裙和王子礼服的孩子,扬起稚嫩的小脸,开心地喊出这样的话,舞台下所有人心都变得软软的、暖暖的。

这些孩子来自北京市丰台区草桥小学、西城区半步桥小学、新街口东街小学和雷锋小学,他们在天桥剧场展示了3年来跟中央芭蕾舞团的老师们学习芭蕾的成果。

在这台名为“2017阳光下的花朵——舞动芭蕾‘高参小’六一汇演”的演出中,草桥小学的同学们伴着铿锵有力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庄严起舞;新街口东街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虽然接触芭蕾只有半年多时间,带来的《芭蕾序曲》动作却十分标准规范;雷锋小学的《芭蕾韵律操》节奏明快、风格清新;半步桥小学芭蕾社团带来的《小夜曲》柔美静谧……孩子们的舞姿有模有样、童趣十足,深深打动了台下的大人。

2014年5月,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邀请,中芭正式加入高等学校和社会力量支持北京市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简称“高参小”)中,并与半步桥小学、草桥小学、雷锋小学、新街口东街小学签署协议,合作开展形体训练、芭蕾舞、交响乐赏析等课程,助力校园艺术教育,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生活。在中芭团长冯英的领导下,中芭迅速成立了工作小组,制定对接计划、教学规划,并针对小学生的特殊性,拟定了适合的芭蕾课程。

中芭“高参小”项目负责人胡甜甜回忆,3年前,她第一次踏进半步桥小学的舞蹈教室,眼前的景象完全颠覆了她对舞蹈教学的想象,班上的男孩子直接给了胡甜甜一个下马威。“有男生直接告诉我,爸爸妈妈说,学舞蹈成不了男子汉,所以拒绝上课。我只能告诉他们,学芭蕾的小朋友都会变成小公主、小王子,会有好的体态和礼仪,这才让孩子们逐渐接受。”胡甜甜说。这堂课上,胡甜甜并没有教他们形体动作,而是用讲故事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芭蕾的起源、历史以及重要的人物。之后,让他们从认识自己身上的每一个部位开始,然后才在后面的课程中教授芭蕾的手位、脚位等。

“所有的课程都是逐渐探索出来的,我们还开设了芭蕾的哑剧手势课,让孩子们了解怎样用舞蹈语汇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他们都特别感兴趣,进剧场看演出时,会给爸爸妈妈当小老师,为他们讲解。”胡甜甜介绍,除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调动肢体,老师还会引导他们多动脑思考。“演员在平时的练习中,每一个动作都是用法语名称表达的。在课堂上,我们也会逐渐告诉孩子们这些法语名字,他们都能记住。”

此外,每个学期,老师教学时使用的音乐也不一样。从《仙女》到《胡桃夹子》再到《天鹅湖》,孩子们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也了解了芭蕾的音乐。

3年教学,最让胡甜甜头疼的是班上特殊的孩子。“每个班上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孩子,他们或有些轻度自闭,或者有些狂躁,特别不好管。时间长了,我发现芭蕾会让这些孩子发生些变化,当他看到大家跳得很整齐时,会停下来安静地看,甚至来当老师的小助手。”胡甜甜说。

3年时间,中芭的老师坚持每周为学生上两次芭蕾课,还额外开设芭蕾兴趣小组;3年时间,4所小学的1000多名孩子接受了芭蕾的普及教育,对这门艺术有了初步了解。不少家长说,学习芭蕾后,孩子吃苦耐劳的能力、坚持把一件事做好的习惯慢慢养成。胡甜甜觉得,学习芭蕾的孩子在体态、气质上有了改变,好像他们自带了光环。

5月23日的汇报演出是这些孩子第一次登上专业舞台,他们没有辜负老师们的付出。中芭艺术教育部教学主管、草桥小学“高参小”项目负责人张满说:“中芭的园丁在哪里,中国芭蕾的种子就一定会撒播到哪里。”4所学校的校长也纷纷对中芭的老师们表达了敬意。半步桥小学校长王东清说:“3年来,我校500多名学生受惠于芭蕾教育,在中芭优秀教师团队的悉心培养下,学生们的身姿更加挺拔,仪态更加端庄,芭蕾还锻炼了他们坚强的意志。”新街口东街小学校长白萍透露,得益于中芭优秀的教师团队,连学校的老师和家长也对芭蕾产生了憧憬和向往。雷锋小学校长刘淑银则将这样的互动教学比作细雨,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田。草桥小学校长林艳玲希望中芭和学校的合作能延续下去。

走下舞台,天真的孩子们还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但7岁的孙欣媛认真地说:“我长大想当舞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