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没有围栏的文化旅游热土

培育没有围栏的文化旅游热土

5月20日至6月2日,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在上海举办。本届艺术节的举办恰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同时,这也是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之后第一次举办中国艺术节。本届艺术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多种举措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办节宗旨,实现了“十万观众进剧场、百万观众在现场、千万观众在线上”,让上海真正成了一片没有围栏的文化旅游热土。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艺术要上去,文艺工作者要下去。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宗旨,不仅推出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还在公益惠民方面集中发力。

文艺院团和文华表演奖获奖艺术家在上海大世界、中山公园等地进行了逾30场公益演出。为方便市民观演,主办方搭建了完善的票务平台,观众可以直接在网上免费预约惠民演出票。据统计,每场演出的观演人数都在千人以上,真正实现让艺术走出剧院、走到户外、走近广大市民,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让普通百姓有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

为了保证中山公园的户外惠民演出顺利进行,上海气象局特设了专家组,一天3个时段发布中山公园气象专项预报。现场还特设应急医疗点和公安巡视点,并根据气象情况准备了大量可反复使用的应急雨披,以丰富的手段和到位的服务,让市民观众更好地感受“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同时,84个群星奖决赛参演团队连续4天走进上海16个区,在企业、社区、部队、学校等地开展惠民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这些取材于日常生活、以小见大、创意迭出又十分接地气的作品广受群众欢迎。

本届艺术节还通过智慧办节,让更多观众共享文化成果。开幕首日,国家公共文化云和文化上海云的数据报告就反映出了这场文化艺术盛会的热度:10万人同时在线抢票,1050张观摩票7分钟内订完,单场决赛票46秒空仓,直播访问量达276万人次,云平台总访问量超3300万人次。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除了为观众带来形式多样的演出,还奉上内容丰富、水平高超的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以精品奉献人民,让优秀成果更广泛地惠及人民群众。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齐聚中华艺术宫,作品总量近1200件,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在中华艺术宫以及上海各区组织举办公益讲座、交流辅导等多种类型的公共教育和文化惠民活动。除了三大展览,艺术节还举办了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文创产品首次被纳入中国艺术节的大框架之中。据组委会统计,单日到展参观人数超过1.6万,多种文创产品销售火爆,甚至供不应求。这充分表明,这些文创产品及其相关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真正走进了老百姓心里,获得了老百姓的认同。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获得本届文华表演奖的艺术家来自不同的艺术门类,他们代表了中国舞台表演艺术家的高超水准,以娴熟的技艺为时代、为人民而放歌、起舞。为了塑造好女纪检干部,万晓慧积极体验生活,向兄弟艺术门类汲取养分;为了体验一位母亲在极端情境下的心情,王平排练时几乎每天以泪洗面;为了贴近原型人物,由长平反复揣摩台词,连一个语气词都要精益求精;陈素琴获奖后,欣喜之余,想的是如何带动剧团、带动上党梆子的总体发展;周虹希望通过《双蝶扇》拓展闽剧的题材范围,展现其典雅精致的一面;梁伟平多年来坚守淮剧,以自己的坚持为年轻人做出榜样;曾小敏人淡如菊,热爱思考人物、思考艺术,决心与传统艺术“携手偕老”;刘丹丽以真情演绎作品,希望观众看了作品懂得关爱父母、与人为善;曹舒慈年少有为,踏实低调,对艺术心存敬畏;雷佳厚积薄发,满怀深情为人民歌唱,让当代观众感受经典的魅力。

参与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对各艺术团体来说,是个难得的锻炼队伍和交流学习的机会,对基层院团来说尤显珍贵。因此,武汉京剧院等没有参加本届艺术节演出的院团,也特地赶到上海观摩学习。

计划于5月27日参加惠民演出的艺术团队因为天气原因,所搭乘的航班严重延误,无法及时赶到演出现场。上海轻音乐团本着“戏比天大”“救场如救火”的精神,第一时间接下救场任务、调集人手,圆满完成演出。这是上海的形象、上海的速度,也是我国文艺工作者优良精神面貌、过硬业务水平的一个缩影。

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作为思想文化的火种,文艺作品如何反映人民的心声?作为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工作如何引领社会的进步?艺术节期间,舞剧《天路》、歌剧《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参评文华奖的作品立足新时代,讴歌当代中国的好干部和建设者。这些作品走出剧场、走进公园,走到老百姓身边,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本届艺术节涌现出一批现实题材作品,其中多部作品取材、改编自当代中国的真人真事,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动人故事。话剧《谷文昌》《干字碑》与豫剧《重渡沟》、河北梆子《李保国》、秦腔《民乐情》等歌颂优秀党员干部及其先进事迹的作品自然不会缺席,同时,创作者进一步打开视野,让舞台上的当代英雄形象谱系进一步扩展。从“两弹元勋”到航空航天科研工作者,从深入基层的作家到扎根边疆的中原母亲,从满怀激情的人民音乐家到博学多才的学者,以及青藏铁路建设中的无名英雄等,新中国的建设者以各自的坚守实现国家建设“姹紫嫣红开遍”,化为舞台之上令人感动、震撼、欢呼的篇章,这些篇章也是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一次大汇报。

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看大戏,游上海,本届艺术节在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别具匠心。上海有关方面整合推出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产品线路,并加强宣传推广、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早在3月30日,“百万市民看上海”活动就已启动,千余名上海市民分别通过观光大巴、骑行、徒步等形式,参与“看大戏·游上海”主题线路体验。活动发布了4个主题40条上海文化旅游精品路线。

艺术节期间,一些企业纷纷推出文化和旅游产品。如针对外地游客推出的上海都市游,除了经典的外滩漫步、浦江游览、陆家嘴登高,还在夜晚特别安排了在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欣赏参演作品《浦东交响》,让游客通过音乐进一步感受浦江两岸的魅力;再如针对家庭亲子游推出参演剧目《三个和尚》欣赏,针对团队游推出参评剧目《追梦云天》欣赏和参观钱学森图书馆、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等文旅融合的产品。演艺大世界联盟具有丰富的演出资源,游客以人民广场为中心点出发,无论朝哪个方向走,几乎每过一条马路,就能走进一座艺术殿堂。在环人民广场1.5平方公里区域内,上海大剧院、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天蟾逸夫舞台、人民大舞台、中国大戏院、上海大世界等21个剧场和展演空间构成了全国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剧场群,让游客在徜徉于海派文化时,还能够欣赏到风格迥异的精彩剧目。

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更是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平台。博览会通过成果展览、演艺作品展示、项目推介、产品交易等形式,搭建起演艺及文创产品的展示、推广、交流、交易平台,集中呈现全国文艺创作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优秀成果,推动演艺及文创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博览会共设33个展区,全国705家文化机构携1169个演艺作品及5757项文创产品参展。705家参展机构中,文创机构达458家,占总数的65%,文创展品涵盖文博、非遗、演艺衍生品和旅游等多个品类。

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上海除了江南文化、海派文化资源,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一条条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充分挖掘。如“感受峥嵘岁月 夜赏经典大戏”线路,以半日游形式从多伦路名人文化街出发,途经山阴路鲁迅故居以及李白烈士故居、中共四大纪念馆等,挖掘老房子背后的革命英雄故事,激活红色记忆。“讲述光荣与传奇”线路同样以半日游形式,沿着“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1920毛泽东旧居—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暨刘长胜故居”路线行进,走过中国革命斗争风起云涌之处。我党早期很多重要活动都在此开展,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此工作、生活、战斗。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经修缮重新开放后,用AR等新技术再现峥嵘岁月。位于茂名北路的毛泽东故居修缮一新并对外开放后,为了展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1次到上海活动的足迹,尤其是1924年毛泽东居住在“甲秀里”的这段岁月,旧居陈列馆增补了书信、手稿、遗物与画作等许多珍贵史料。本届艺术节期间,这些红色圣地游人如织,与革命题材剧目《永不消逝的电波》《红军故事》等一票难求的火爆相映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