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火把节照亮大凉山

彝族火把节照亮大凉山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近年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委、州政府基于对凉山文化资源的正确认知,提出了“让火把照亮大凉山”的口号,通过举办规模空前的彝族火把节,让世界认识了凉山。火把节已成为当地展示地方文化资源的窗口、拉动经济的强力引擎。

凉山州从1994年开始就精心打造彝族火把节,目前已成功举办了7届。除了西昌主会场外,还有昭觉谷克德、普格螺髻山、布拖拖觉镇等分会场。凉山州遵循传统举办祭祀、文艺体育、社会交往、产品交流等各类活动,以原生态的节日文化形态吸引着八方游客。

去年,凉山彝族传统火把节在昭觉县谷克德隆重举行,除迎火仪式等主题活动外,还举办了2018中国环四川(昭觉谷克德)国际自行车联赛、非遗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在西昌的洛古波、大箐乡、四合乡3个分会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火把节狂欢夜。开幕式当晚,逾6万人参加了谷克德狂欢活动,超过31万人参加了洛古波、大箐乡、四合乡分会场的狂欢夜活动。火把节期间,全州共接待游客379.32万人次,同比增长3.67%,其中过夜游客80.11万人次、一日游游客299.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34亿元,同比增长26.88%。

彝族火把节具有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聚合了彝族银饰制作技艺、彝族口弦音乐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朵乐荷歌舞、彝族赛马习俗等诸多省、州、县级非遗项目。火把节作为彝族传统音乐、舞蹈、诗歌、饮食、服饰等文化要素的载体,既包含斗牛、赛马、斗羊等传统体育赛事,也有彝族口弦音乐、木叶吹奏等传统娱乐活动,这为旅游的“差异化体验”提供了无限可能。

纵观这几年火把节举办的成绩,应该说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火把节已成为文旅融和的重要结合点,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特点在这里得到呈现。与此同时,由于广大民众的踊跃参与,彝族火把节也获得了崭新澎湃、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彝族火把节作为一个响亮的民族节庆品牌,在每年为凉山州带来丰厚旅游收入的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贫困群众的就业增收。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连续出台文件,大力推进非遗扶贫,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凉山州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工艺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将其作为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先后设立了昭觉县薇穆嘎扎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布拖县彝族手工银饰一条街等9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凉山古夷彝秀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绣娘160人,其中56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众多绣娘“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贾佳彝族传统服饰生产有限公司遍布全州的200余名签约绣娘中也有60余名贫困群众,公司目前的固定资产已达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