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黄帝真身冢再引期待

轩辕黄帝真身冢再引期待

作为中华文明的共祖,轩辕黄帝在华夏文明的思想、文化、历史等发展过程中,既是承上启下者,也是缔造者和奠定者。轩辕黄帝的真身陵寝到底在哪里?这是目前考古学术界的不解之谜。6月16日至19日,记者随中国人民大学轩辕黄帝遗址考古勘察专家学者媒体团,到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一探究竟。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姬英明带队勘察靖边,他介绍,他于5月发现靖边县志所载的皇华城一带疑似轩辕黄帝真身冢的“北斗七星葬”。据悉,靖边县拥有新石器时代遗址752处。随着现代考古工作的推进,2013年,国务院确定“汉杨桥畔阳周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为找到轩辕黄帝真身冢明确了方向。《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汉书·地理志》载:“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魏土地记》详细记载:“阳周城东南四十里有桥山,山下有温泉,泉上有祭堂,雕檐华宇被于浦上。”《水经注》记载:“奢延水又东,走马水注之。水出西南,长城北阳周县故城南桥山,昔二世赐蒙恬死于此。王莽更名上陵畤,山上有黄帝冢故也。”这些记载都为探清轩辕黄帝真身冢提供了可靠的史证。再加上杨桥畔遗址“阳周塞司马”陶罐、“阳周侯印”和“奢延左尉”铜印,以及“官字”和“将字”瓦当的出土,为找到中华文明共祖轩辕黄帝真身冢,起到方向性的实证作用。

以阳周故城为坐标,靖边县文化学者赵世斌等人2016年在阳周遗址东南40里的高家沟镇王坟湾村,发现了呈北斗七星状的7个大土峁,2019年撰写文章发表后,引发各界人士关注,纷纷进行实地考证。“本次勘察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疑似轩辕黄帝真身冢的轩辕峁和其他5个古坟峁都有早期人工夯土痕迹,夯土中也有新石器时代陶片。其中,盗洞出土的枯骨还需要进行碳14测年,才能确定具体年限。”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韩建业说,“最重要的是在距离轩辕峁4公里处,发现了只有大城址才可能有的白石灰地面,但这里发现的白石灰比一般遗址的厚。据考古经验推测,有这么厚的白石灰地面存在,表明这里曾经有过大都城。”

韩建业的推测得到了当地文保人士冯世金的证实,他说:“像这样的陶片,在以轩辕峁为中心的58.9公里范围内,到处都是。”专家学者一致表示,这么重要的遗址,一定要重视。

在轩辕峁周边勘察的结果显示,这里确实有大型古遗址。考察团专家一致认为,轩辕黄帝是“中华文明图腾”的说法,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实证,要经过严苛的考古论证和碳14化验等现代科学的多重证明,这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姬英明在勘察了上述遗址后强调,近些年火热的黄帝陵或黄帝墓等说法,都是没有可靠史证和确切证据的“衣冠冢”。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各地修建陵庙祭拜,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久远信仰的伟大民族。轩辕黄帝是中华文明的绝对代表,如果能找到并证实轩辕黄帝真身冢所在地,将会让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产生无可估量的历史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