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让群众成主角

不搞大型开幕式、不组织大型演出活动、不请明星捧场,将于9月开幕的首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让群众成主角,组织市场力量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和消费特点开展分众营销活动,力求探索出一条节俭办活动的新路。预计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有近百场活动在16个区县开展,将有超过500万人次的群众享受文化的阳光。

“如果要搞一场开幕式,现在所有的费用可能就被那两小时耗没了;如果要搞一场奢华的开幕式,花费可能是现在所有费用的3倍。”主办方北京市文资办的负责人说,在设计活动之初就精打细算,要花小钱办大事,把钱用在“刀刃”上。

据介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近3年年均投资已有300亿元左右,而文化消费在200亿元左右,文化消费的增长跟不上文化投资的增长。“有无成熟和旺盛的消费市场,将直接影响文化产业的投资是否有效益,文化企业能否做强做大,文化再生产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4个环节能否良性运行。”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如是说。

北京开展惠民文化消费季抓住了扩大内需的“牛鼻子”。好事如何能办好,既符合经济转型的要求,又适合勤俭节约的风尚?省开支,扩消费,扩内需,这样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怎样能做到?北京市就此作出了一些探索——

首先,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府的责任是通过宣传,引领居民文化消费意愿,激励居民文化消费行为。更主要的是通过市场运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搭建起文化企业直接与消费者对接的平台。

其次,针对消费新趋势,顺应互联网发展,激发信息消费,引导市民的数字文化消费。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承办的“首届网上文化消费季”、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北京信通传媒公司承办的“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消费新趋势暨相关产品消费排行榜发布”等都在新兴文化消费领域精耕细作,吸引群众感受未来数字文化消费的新时尚。

本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通过大力开拓大众文化消费市场,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文化的光和热。外语教学及研究出版社承办的“北京家庭阅读季”、首都剧院联盟承办的“北京金秋优秀剧目展演”、首都影院联盟承办的“北京惠民观影活动”,以及“美食文化嘉年华”等活动,满足市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丰富北京居民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