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船精神” 建设文化浙江

弘扬“红船精神” 建设文化浙江

中共浙江省文化厅党组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于悄然无声;勇立潮头,绘就一幅幅壮美的惠民画卷。

在浙江,一座座文化地标拔地而起,一项项惠民举措深得人心,一场场文化盛宴轮番推出……还有遍布全省的农村文化礼堂、坐落在大街小巷的城市书房……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弘扬“红船精神”,发展浙江精神,努力打造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区、文化遗产保护模范区、文化产业发展先行区、优秀文化人才集聚区、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区,着力创建全国文化发展示范区,为文化浙江续写新篇章。

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G20杭州峰会是近年来我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盛会。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更是惊艳全球。习近平总书记赞扬“文艺演出精彩纷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

五年来,浙江文化发展沿着先试先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改革路径,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三项文化部改革试点。其中,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被文化部作为示范地区予以宣传推广。作为全国试点最多的省份,浙江较早出台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省级标准。目前,全省已有189个地方标准和业务标准,形成了以省标为基础、业务标准为补充、地方标准为延伸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制定实施《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以农村文化礼堂为核心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全国提供浙江经验;推动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107家文化事业单位成立理事会。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成效显著。

文化成果全民共享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送、种’结合‘育’文化,这五年,浙江省文化系统平均每年送戏下乡2万余场,送图书200余万册,送各类讲座、展览4000余场,开展‘文化走亲’活动1100余场。温州‘城市书房’、衢州‘文化加油站’、舟山‘淘文化’等一批文化惠民服务品牌,在全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浙江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金兴盛谈起文化惠民工作如数家珍,随口报出了一连串数据。

五年来,浙江有近70部(个)舞台艺术作品在国内外重大艺术评比中取得佳绩。越剧《我的娘姨我的娘》、歌剧《红帮裁缝》等5部(个)作品先后入选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浙江美术馆,这个不满8岁的文化场馆,每年举办的各类展览就有50多个,公共教育活动达300场次,频频推出的高水平的免费艺术大展,让观众大呼过瘾。遍布农村的文化礼堂建设连续5年列入浙江省政府年度十大民生实事,截至2016年底,已累计建成6527家。浙江音乐学院、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浙江自然博物园核心馆区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拔地而起,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浙江人文化自信满满,获得感满满。

文化交流活色生香

不久前,由杭州歌剧舞剧院创排的舞蹈剧《遇见大运河》完成了赴法国和德国的巡演。历时14天的演出,不仅展示了中国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还在法国和德国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总导演崔巍说:“我们一直是在用艺术这一世界共通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浙江声音。”

五年来,浙江省每年都要组织强大阵容,参与国家海外“欢乐春节”活动,涉及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43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团组36批次;每年赴海外举办“浙江文化节”活动,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文化交流,与6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交流关系;连续11年赴我国台湾地区举办“台湾·浙江文化节”活动,并在文化创意、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博物科普等领域开展多项双向交流。同时,与我国香港、澳门地区的文化交流也持续不断。文化浙江以其独特的芬芳魅力,走向世界各地,讲好浙江故事,展示中国形象。

文化传承绽放异彩

“百工之乡”的浙江不仅有秀丽的江南风景,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如今正以薪火相传的方式在传递、弘扬。

五年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浙江段先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良渚遗址申遗扎实推进,多个项目入选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浙江省现有各级各类博物馆287家,馆藏文物总数达74万余件,每年举办的各类展览超过1000个。有1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数量居全国首位。同时,浙江还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非遗保护工作机构全覆盖,217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实现了国家级非遗名录申报工作的“四连冠”。目前,浙江省市、县两级已经建成和正在规划建设的非遗馆计450座。命名了36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131个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20个省级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55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 22个省级非遗旅游经典景区(景点),10个省级非遗生态保护区试点。浙江还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浙江省传统戏剧保护振兴计划》,出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专门设立每年1620万元的专项保护资金,用于开展戏曲传承分级分类保护。

产业发展一路高歌

“浙江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不进则退的转型关键期。”金兴盛认为,没有文化事业的发展,就没有文化产业的繁荣;同样,文化产业的繁荣是文化事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

五年来,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581.72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952亿元,每年跨上一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8%以上,增幅高出GDP近10个百分点。浙江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排名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3位,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浙江的支柱产业。在“全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中,浙江连续两年入选企业最多。2017年,文化产业被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为8个万亿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并首次跻身浙江省“万亿产业俱乐部”行列。目前,浙江有15家文化类企业上市,宁波市、杭州市成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17家文化企业成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刚刚结束的浙江省委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文化浙江”的目标。“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再到文化浙江,不仅是提法的改变,更是站位的提升。”金兴盛表示,让文化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提升浙江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浙江文化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踏上了一个新的征程。

而今迈步从头越,翻篇归零再出发。文化浙江发展可期,愿景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