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木偶:传承中的创新发展

莱西木偶:传承中的创新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全身心的投入和脚踏实地的践行,多年以来,山东省莱西木偶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和他的团队自觉传承、自信践行,逐步走出一条非遗传承和发展的“星光大道”。

莱西位于山东半岛腹地,是莱夷文化的重要发源地。1978年,莱西出土了2000多年前的西汉大木偶,在国内外考古界和木偶界引起轰动,莱西也因此被业界认为是木偶艺术的重要发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莱西木偶的身影渐行渐远,以至于几乎被遗忘,直到2006年文化普查,莱西木偶才被重新发现,并逐步走向复兴。

2012年,在莱西市政府的支持下,莱西木偶艺术实现了由民间小戏班向专业艺术团的变身,姜玉涛注册成立了青岛大汉偶歌木偶艺术团,开始了莱西木偶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历程。

生存中谋发展

姜玉涛原本是莱西小有名气的电脑经销商,接手木偶项目之后,他带领团队成员深入研究莱西木偶的特点,了解观众对木偶艺术的感受和期望,并率团拜访上海、江苏扬州、山东泰安等业界同行,参观学习并积累经验。

按照姜玉涛的经商经验,增加演职人员数量、扩大剧团规模是快速发展木偶事业的关键。“一开始就招聘了15名演员,一年下来不仅没有收入,40多万元的费用还打了水漂,人员几乎走光……”谈到当年初创时的感受,姜玉涛非常凝重,但创业初期的挫折似乎对木偶艺术的后期发展提供了经验,之后的几年,莱西木偶的发展步伐相对稳健。

生存谋发展,内功创口碑,艺术团研究调整了发展策略,他们不再急于扩大规模和对外演出,苦练基本功、编创新剧目成了他们的日常工作,之后他们经常主动举办木偶剧进社区、学校、敬老院等公益演出活动,演员的技艺水平逐步提高,剧团的社会影响逐步扩大,小型的商业演出也随之而来,年轻的莱西木偶剧团最终得以生存下来。

不等不靠 探索前行

同全国大多数非遗项目一样,莱西木偶也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他们不等、不靠、不要,在摸索中前行,在前行中壮大。

“思路决定出路”是姜玉涛的人生哲学,他认为,莱西木偶项目是老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莱西又是木偶艺术重要发源地,是木偶艺术之乡,发展木偶艺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木偶艺术不能仅限于传承,更重要的是创新与发展。

根据市场特点,他们调整了演出剧目,在保留传统幕后剧的基础上,创新编排了人偶同台木偶剧,演出过程中两种形式有机交融、相得益彰,很受观众喜爱。受众方面,他们瞄准少年儿童群体,开发了大量的童话剧、动漫剧。在木偶造型和制作上,他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材料,利用纸浆翻模、模具发泡等技术制作的木偶既轻盈灵活、又可安装比较复杂的操纵机关,赋予了木偶更多的灵性,增加了舞台的艺术感和神秘感,引起许多少年儿童的追捧。

自主自发、主动践行是莱西木偶艺术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他们将先进的营销传播理念用于非遗传承和发展,不计得失、不辞辛苦,积极参加政府和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并严格自律、一丝不苟,因为好的口碑才是最好的传播。近年来,莱西木偶经常被我国澳门、台湾等地区和瑞典、美国、日本等国家邀请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所到之处均受到好评。

为了更广泛地传播传统文化,今年10月,莱西木偶联合社会力量在青岛乐客城成功举办了2017青岛首届木偶艺术文化节,展出了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大木偶,以及古今中外木偶作品近百件,演出32场次,活动受众超过50多万人次,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开创了非遗文化现代传播的新模式。

着眼未来 砥砺奋进

“做有思想、有理想的传承人”,谈到莱西木偶的未来发展,姜玉涛充满信心,他说,非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是基础,发展是出路,非遗项目要用心去做,不能蜻蜓点水、华而不实,只有砥砺奋进、脚踏实地才能发扬光大,无愧于中华文化复兴的好时代。

“作为木偶艺术重要发源地,我们不能没有木偶博物馆。”姜玉涛说,集木偶剧演出、衍生品开发和木偶动漫影视传播为一体的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之路是莱西木偶的发展方向。他们不仅要筹建木偶艺术博物馆,还准备筹建木偶艺术剧场、木偶DIY梦工厂和木偶动漫影视基地,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充分融入到现代生活,融入到休闲旅游、益智教育、文化创意、动漫影视等领域,实现木偶事业的产业化运营。

姜玉涛说,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创新不仅任重道远,而且必须顺应新时代、新观念要求,植入并善于运用现代传播理念和互联网思维,坚持职业操守、坚守匠心精神,将更多数量、更高水平的木偶艺术精品和文化食粮奉献给社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