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广大群众融入近在身边的“文化圈”

让广大群众融入近在身边的“文化圈”

盱眙位于江苏省淮安市西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城市,也是一座文脉绵延的城市。物阜民丰,人杰地灵。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精神财富。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坚持以文化人与以文惠民并进的要求,盱眙县委、县政府积极做好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努力实现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同步提升,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让广大群众融入近在身边的“文化圈”。今日的盱眙,一项项文化活动如沐春风,一台台文艺节目姹紫嫣红,呈现在盱眙文化大舞台上,绽放在老百姓心坎上,文化惠民,四季如歌。

公共文化设施广覆盖高效能

近年来,盱眙着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设施网络广覆盖、服务供给高效能、组织支撑可持续、保障措施管长远”的总体目标。至2015年底,全县拥有公益性文化场馆1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中心20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252个,村居均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和农家书屋;大型公益性体育场馆3个,乡镇多功能运动场6个,健身跑道6条,体育文化广场257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平方米;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2.207万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907.33平方米。

城区15分钟文化圈初步建成,苏北一流的盱眙大剧院建成使用,文化馆、图书馆建成国家一级馆,博物馆提档升级,龙虾博物馆、淮河文化馆、地质博物馆等形成系列馆群,万达、横店等影视城落户盱眙,龙虾广场、山水广场等一批社区文化广场建成使用。乡镇十里文化圈基本形成,乡镇、街道文广站实现“六有”(多功能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培训室、共享工程室、室外活动场地),252个村、居围绕“八个一”(标志牌、宣传栏、图书室、多功能室、中老年文体活动室、妇女儿童文体活动室、文体设施设备、公益文化岗位)标准积极推进。盱城、管镇获批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镇。

群众文化活动四季如歌

群众文化四季歌唱出新特色新亮点。一季度唱欢歌、二季度唱龙歌、三季度唱赞歌、四季度唱丰歌,月月有精彩、季季有特色。品牌文化形成特色,打造新年音乐会、春节联欢晚会、农民自己的春晚、文艺演出周等为节点的节庆文化;打造龙虾节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登高望远”大型综艺晚会、“盱眙之恋”大型龙虾宴晚会等为亮点的龙虾文化;打造元宵节民俗汇演、非遗系列展演展示、都梁文化大舞台进社区等为特点的民俗文化;打造盱眙花船、渔鼓、高跷等“一乡一特”的地域文化,目前20个乡镇、街道均形成自身的特色。

原创文化百花齐放。黄梅戏《梦雪》《好大一个家》、情景剧《黄花年年为谁开》、儿童剧《精卫传奇》等一批舞台精品巡演省内外;歌曲《盱眙之恋》《一个恋恋难忘的地方》《淮河美》,舞蹈《麦田穗语》等一批原创音乐唱响省内外;《书屋内外》《审树》《三缺二》《王小二赶脚》等一批小戏小品展演省内外;韩开春的少儿文学《虫虫》、张爱萍的小楷《宋词十首》、骈建的油画《午间小憩》、周海军的摄影《登高望远》等一批文学艺术作品传播省内外。

“三送一展”惠及城乡。每年组织送戏下乡演出百余场次、送电影下乡4000余场次、送图书2万余册,开展古泗州十三市县区书画联展、大云山出土文物精品展、韩玉梅面塑非遗展等各类展览10余场次;组织文物图片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受众数十万人次。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农家书屋法治文化建设全省推广,周恩来读书节活动全市先进,县级领导带头荐书、机关干部带头走进图书馆,书香盱眙创建取得初步成效。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丰富多样

设立“都梁文华奖”。组织开展每年一届的“都梁文华奖”评选活动,对参加首届“都梁文华奖”评选活动的185件优秀作品进行了表彰奖励。加大对文化社团和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原创剧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石牛剧社等文艺社团开展演出活动。据统计,全县每年创作书画作品2800余幅,推荐参加省市展览的书画作品达200余件,获市级以上奖励的30多件,荣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的10多件。

大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拓展新阵地、提供新产品。新增泗州城遗址、第一山题刻2处全国文保单位,大云山汉墓群1处省级文保单位,盱眙古城墙、岁币库遗址等市级文保单位16处。目前盱眙有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省级文保单位3处、市县级文保单位40处,不仅全市领先,而且位于全省前列;开展文物普查和“三文”(文物、文献和文艺作品)征集工作,登录文物点294处,登记文物6849件,征集文物160件、书画作品近千件。编制大云山西汉王陵、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第一山题刻等文物保护规划;复建财神庙、修缮汪孟棠墓等4处文保单位,修复馆藏青铜器、陶器、漆器等50余件;配合南京博物院对大云山西汉王陵、泗州城遗址、项王城遗址、戚洼遗址、老庙滩遗址、旧后遗址、陡北遗址7处遗存进行考古发掘,对圩庄墓群、黄骨朵墓群、好汉墓群等进行抢救性发掘。收集整理有价值的非遗线索300余项,新增朱元璋传奇、黄梅戏2个省级非遗项目,盱眙龙虾民俗文化、淮河服饰等8个市级非遗项目,盱眙八大碗等39个县级非遗项目,目前全县有省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非遗项目27个、县级非遗项目273个。《故事传说》《歌谣谚语》《诗词品注》《传统美食》等非遗保护图书编辑出版。

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创优

充分发挥公共文化阵地服务作用,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项目,为城乡居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项目。盱眙县“三馆”和各镇文化站落实免费开放服务项目达90多项。县文化馆深化文艺精品进农家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开展“文艺下基层”“文化进万家”“结对子、种文化”帮扶活动,每年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40多场次;县图书馆探索建立“县级总管+各镇分馆”的总分馆服务模式,增设民间民俗作品展、电子阅览、流动图书包等服务项目12个。县博物馆积极改善陈列条件,加大文物普查征集力度,创新办展模式,每年举办大型展览活动6次以上。各镇综合文化站创新免费开放项目,每年组织开展读书竞赛、优秀读书家庭评选及各类展览、展演活动30多场次。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通过网络整合,充实乡镇文广站在编在职人员117名;村级均以村干部兼任综合文化室工作,以聘任老干部、老教师、大学生村官等形式,明确1名文化指导员或文化管理员;县里每年给予文化系统事业招录指标,优化文化队伍结构、专业结构,近两年补充学历高、专业针对性强的文化人才23名。特别扶持县黄梅戏剧团,连续3年招录青年演员15名。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人才和文化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近3年来,全县共举办文化骨干培训班15期,培训1600多人次。同时,鼓励支持各类文化人才成长,建成基层文艺辅导基地15个。积极引导镇、村组建文艺队、舞蹈队、健身队96支,发展民间自娱自乐班子63个,累计招募文化志愿者265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