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釜山文化印象

韩国釜山文化印象

韩国釜山市位于韩国的东南端,是韩国第一大港口和首尔之后的第二大城市,被群山环抱,城市中温泉星罗棋布。釜山为暖温带海洋性气候,与韩国其他城市相比,气候比较温和,年平均气温夏季为29℃—30℃,冬季为7℃—9℃。釜山与日本隔海相望,站在海岸边就可以望到日本的对马岛。

釜山在三韩时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4世纪),是居漆山国(后改为漆山郡)。在新罗时期(公元前57年—公元935年),于757年称东莱。在高丽王朝时期(10世纪—14世纪末),于1398年被称为釜山,意思为“釜状的山”,是根据釜山城市所在的山峰形状而得名。1443年,釜山被李氏朝鲜王朝(1392年—1910年)指定为商港。由于釜山海防价值日益突出,李氏王朝于1547年在此建立东莱都护府,中心设在今天釜山的东莱区。在此后的300年时间里,东莱管辖今日的釜山。1876年,釜山成为朝鲜第一个国际性的港口。1910年以后,釜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直到1945年。1949年8月,改称釜山市。1963年1月,升格为直辖市。1995年,改称釜山广域市。

在16世纪末,以釜山为中心发生一系列抗击日本侵略的海战。

日本在经历了100多年的战国时代后,于1590年由丰臣秀吉完成统一。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日本后,执掌了日本的军政大权,一方面对外扩张野心进一步膨胀,首先觊觎中国和朝鲜半岛,另一方面,也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分封不均的不满,转移国内矛盾,决定对朝鲜半岛出兵,然后侵占中国。1591年6月,丰臣秀吉派出使者宗义智到朝鲜王朝,告知朝鲜国王,日本要于1592年春假道朝鲜进攻中国明朝。信中说:“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吉宿志也。”这一明目张胆的侵略主张,理所当然被朝鲜王朝拒绝。丰臣秀吉从1591年起为侵朝作准备,在全国动员了10.5万人。在战略上,确定了“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的战法,以水军保证陆军的战略物资供应,陆军分三路并进,一举占领朝鲜半岛。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1592年4月14日,日本侵朝军乘大小700余艘舰船渡过对马海峡,于釜山首先登陆,分三路向北进攻。5月2日占领朝鲜王朝京城汉城(今首尔),6月15日陷平壤。日军所到之处,焚烧劫掠,大肆屠杀,仅在朝鲜半岛南部的晋州一地,军民就被屠杀了6万人。从日军入侵朝鲜起,朝鲜半岛各地就开始组织义兵,抵抗日军。中国明朝也派兵援助抗击日军。1593年1月,平壤收复,接着又收复开城、汉城等地。

在陆地抗日的同时,水军也开展了一系列反击。釜山是朝鲜半岛南部日本占据的中心,自从日军登陆朝鲜半岛后,大批日军物资便源源不断从日本运到釜山,经由釜山送抵在朝鲜半岛各地作战的日军。所以朝鲜半岛南部的海战以釜山为中心,在其周围展开。海战一开始,朝鲜水师取得了几次大捷。

一是玉浦海战大捷。1592年5月4日至9日,在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李舜臣率领下,朝鲜王朝水军在釜山西边组织了玉浦海战,以75艘木制舰船迎战日军50艘木制战船,共击毁日军44艘舰船,而朝鲜王朝舰船丝毫无损。在海战开始时,日军傲气十足,根本不把朝鲜水师放在眼里,在玉浦港的日本战船上的大部分水兵一登岸,便进村庄抢劫。李舜臣乘敌人不备,率舰船隐蔽疾驶,直扑玉浦港,当即击沉、烧毁敌舰26艘,当晚又击沉击毁敌舰18艘。这场海战是日军入侵朝鲜以来朝鲜军队的首场大捷。

二是泗川海战大捷。在玉浦海战失败后,日本水师转到釜山西边的泗川一带袭扰。朝鲜水师于1592年5月29日出动23艘龟甲船,驶至泗川海湾外面。当时海湾内有12艘日本楼船,日本水师在玉浦海战失利后对朝鲜水师心有余悸,见到朝鲜水师驰来,便迅速逃到陆上,在山上布防。朝鲜水师发现敌人占据的地形险要,不利攻击,便随机应变,采取以退为进的战术,佯装撤退,诱敌出港。日本水师见朝鲜水师不战而退,误以为是胆怯,即全力追击。待敌追至对朝鲜水师有利的海域时,朝鲜水师出其不意地转退为进,这时正好涨潮,有利于朝鲜水师的龟甲船和板屋船这类大型舰船活动,朝鲜水师以龟甲船充当先锋,冲入敌阵,左冲右撞,往来穿梭,同时发射各种火炮,将日军12艘舰船全部击沉。

三是闲山岛海战大捷。为了与朝鲜水师决战,1592年7月,日本水师在釜山西边巨济岛一带集结,准备分三路向朝鲜水师发动进攻。朝鲜水师也组成联合舰队,准备迎战。7月7日,朝鲜水师将日本水师引至闲山岛附近海域,这里有着较为宽阔的深水环境,易于设置埋伏。在决战开始不久,朝鲜水师的战船迅速将日军舰船包围起来,并向日军舰船直撞过去,很快便撞翻了日军舰队的几艘大船,结果日军的61艘舰船被击沉。这就是“闲山岛大捷。”

这三次海战大捷,延缓了日军对朝鲜半岛的进攻速度。在这之后的海上军事对抗中,双方处于胶着状态,直到1595年日军被迫撤回日本,这次战事暂时告一段落。

值得一提的是露梁海战。日本在1592年侵略朝鲜半岛之后,又再次入侵朝鲜半岛,于1598年在朝鲜半岛南部爆发了中朝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露梁海战。中国明朝军队由陈璘提督水师,副将为邓子龙,朝鲜王朝是其名将李舜臣率军参战。邓子龙年逾七十,仍意气风发,亲自为前锋,率舰冲向敌舰,不幸壮烈牺牲。李舜臣领兵来援,率龟甲船冲入敌阵,被日军包围,不幸身中流弹而亡。后陈璘率舰船接续战斗,打退日军。这次战役给侵朝日军一部以重大打击。2014年7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题为《共创中韩合作未来 同襄亚洲振兴繁荣》的演讲时指出:“明朝邓子龙将军和朝鲜王朝李舜臣将军在露梁海战中双双殉职,明军统帅陈璘今天还有后人生活在韩国。”

在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中,釜山仍具有重要地位。当时,美军的后勤供给都是海运到釜山,由釜山经陆路运到前线部队。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海军总共向朝鲜半岛运送了5200多万吨干货、2100多万吨油料,这些货物绝大部分是经海路运到釜山港的。所以,在朝鲜战争中,釜山迅速发展成现代化港口城市。

现在的釜山是特色鲜明的城市。

一是拥有优质的旅游资源。釜山是个秀美的城市,这里有绵长的海岸线、起伏的山川,山清水秀,人文厚重,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太宗台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太宗台是釜山海岸线最具代表性的名胜之一,位于釜山的最南端,因长期受波涛的侵蚀,形成长达100米的悬崖绝壁。郁郁葱葱的树林、汹涌澎湃的波涛构成了太宗台的绝佳景观。据史载:新罗太宗武烈王(又称太宗王,603年—661年)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后,曾来此处射箭,故名太宗台。古时,每当大旱来临,人们就在太宗台举行祈雨仪式,而每年阴历五月初十下的雨则称为“太宗雨”。太宗台以海拔250米的最高峰为中心,景区内植被以山茶树和松树为主,共有200多种树木。这些青翠欲滴、历尽沧桑的古树,也突显了太宗台的王者之气。来到太宗台,你可以在鹅卵石滩上倾听海浪退后鹅卵石滚动的声音;行至神仙岩,眼前100多米的绝壁会让你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因地理上与日本较近,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眺望日本的对马岛。在太宗台还有用天然温泉建成的温泉中心,人们可以在泡温泉的同时透过玻璃窗欣赏窗外的山与海。在太宗台,有一处太宗寺,是佛教徒前往参拜之处。太宗台不是一处景点,是沿海岸的一条旅游线,你可以用2小时左右的时间漫步3公里的海岸路,欣赏时刻变化的景色,而且沿途不会让你感到乏味。

二是具有文化创造活力。釜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推动文化创造,特别是将城市赋予文化的内涵。甘川文化村就是一个典型范例。甘川文化村位于釜山市沙下区一个山坡上。在上世纪50年代,聚集了大批贫民和难民,人们在这里盖起了一座座狭小、低矮、潮湿、简陋的房子,房子随山势而建,呈阶梯式分布,有1000多户、2.5万居民,一般一家挤在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环境肮脏、污水四溢、垃圾遍布,交通十分不便,生活十分艰难。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许多居民逐渐搬离甘川村。2009年开始,在釜山市政府的推动下,甘川文化村启动了“村艺术计划”。村民们在文化机构、艺术设计人员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想象力,不搞大拆大建,把原本低矮破旧的普通民居粉饰装点,将房子涂上缤纷亮丽的色彩,墙上有各种壁画,街上有各种雕塑,空闲的房子被改造成文化创意空间,街两旁布满画廊、展室、书店、艺术商店、村庄博物馆、文化制作室、文化体验馆、传统手工艺作坊,还有客栈、餐厅、咖啡厅、茶室、特色饭馆等。现在,甘川村已实现华丽转身,成了“艺术之村”“创意之村”,成为釜山的一张文化名片和人气最旺的旅游景区之一。同时,这里很好地保留了当时村落的肌理,保留了所有当时的建筑,保留了当时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一些生活方式,保留了过去那一段艰苦时光的记忆。

三是韩国电影之都。釜山国际电影节是每年一次的电影盛会。釜山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6年,是在韩国政府推动本土影视发展的背景下创办的。从1998年起,韩国政府提出“文化立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创造高附加值的重点发展产业,制定了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把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导产业发展。为了支持影视业发展,韩国政府从政策、资金、法律、人才等方面为影视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韩国文化事业财政预算2000年首次突破国家总预算的1%,2001年又上调至9.1%。为了鼓励本国影视产业,韩国政府规定电影院每年至少播出146天国产电影,电视台播放国产影片也必须达到25%。同时,韩国影视产业与韩国服饰、餐饮、化妆品、电子产品和旅游等产业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体系和密不可分的商业链条。韩国影视业也大举向国外进军,注重国际市场营销,从制作到拍摄,到包装,到后期宣传和推介,打造一套完整的海外营销模式,形成了一股强劲的“韩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釜山国际电影节。釜山电影节迅速发展壮大,已颇具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