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口称赞:“李神仙”其人其艺

交口称赞:“李神仙”其人其艺

“李少春先生在短短56岁人生中,为观众留下了完美成熟的舞台艺术形象,使人们时隔数十年依旧念念不忘。他是京剧界多少年来罕有的全才,文武技艺被公认一流,是20世纪中期影响大、成就高的京剧艺术代表性人物;被誉为技艺绝伦、不世出的梨园奇才、天才;被尊称为‘李神仙’……”2019年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诞辰100周年,在国家京剧院近日召开的座谈会上,国家京剧院党委书记、院长宋晨这样评价李少春的一生。

李少春1919年生于梨园世家,自幼随父学艺,受到极为严格的督促和训练。8岁后从陈秀华学老生戏,同时向李兰亭学武生戏,又从丁永利学武生戏。13岁起搭班演出,年仅15岁便与梅兰芳合演《四郎探母》,深得梅兰芳赞许。1938年,在天津以《两将军》《击鼓骂曹》等文武双出同场演出,及《打金砖》等独有剧目轰动剧坛。1938年,拜余叔岩为师,得其亲传实授。上世纪30年代末起,先后挑班“群庆社”“起社”,蜚声南北。

1949年7月,李少春出席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时,周恩来为其题词“为建设人民文艺而努力”。1950年6月,李少春率先同叶盛章参加国营剧团,将自己挑班的“起社”,同叶盛章创建的“金升社”并入新中国实验京剧团。1951年,新中国实验京剧团加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他任京剧实验工作团第三团团长。1955年1月,中国京剧院(国家京剧院前身)成立,他任一团团长,此后便形成了以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杜近芳为领衔主演的表演艺术家群体。

李少春既多能又专长,文武兼备,熔老生、武生于一炉,并擅长关羽戏和猴戏。他的唱功韵味醇厚,行腔以圆熟婉转、低沉回荡、甜润悦耳著称。念白跌宕有致,断续恰当,善于随人物思想感情而变化。

李少春还是一位集编、导、音、美于一体的京剧全才,特别是在《白毛女》《红灯记》《林海雪原》《柯山红日》等现代戏中,对运用京剧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进行了有益探索。

京剧表演艺术家耿其昌曾听李少春谈起《白毛女》中的杨白劳是怎么塑造的。“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是戏曲艺人,没有杨白劳那样的贫下中农生活。他说:‘我有一个亲戚,从农村来到我们家,他很局促,也不敢坐,只坐在椅子边,给他倒一杯茶,他颤颤巍巍地双手去接,接过来又不敢喝,也不敢吃东西,我把这些细节用在杨白劳身上,特别合适。”耿其昌说,“现代戏中的老生没有髯口、没有水袖,连怎么出场都成了问题,可李少春先生演的杨白劳,让观众第一眼看到的都是从传统中来的,他还特别注重人物刻画,观众很容易就接受了。”

李少春以广纳百川的胸怀,本着“谁好学谁”“看什么好就学什么”的原则,广学博取。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曾和李少春一起出国演出,她回忆,李少春喜欢读书,大部分休息时间都在看书。“他还问我,男高音是怎么发声的,我就找来男高音歌唱家唱给他听,他后来竟然学会了,还把发声方法用在京剧电影《野猪林》里,听起来仍是京剧唱腔,唱高了又很合适。”郭淑珍回忆,林冲有一段“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的唱段,是李少春先生听到乞丐向路人乞讨,从他的情绪、调门中得到启示,编创了这段旋律。

“先生说,演员在舞台上应该精神点、聪明点、干净点、利落点、新鲜点、准确点、幽默点。”学戏容易、学精神难,在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光看来,李少春的艺术就是一个字——创,他把从生活中得来的都用在了舞台上。他学地方戏,还学国外的戏剧样式,比如日本歌舞伎中的扇子舞,他就用在了《大闹天宫》的“御马监”一折里。

李少春的为人从艺深深影响了当时的青年京剧工作者。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回忆, 1953年,她只有18岁,和李少春等前辈艺术家一起参加了第四届青年联欢节,在罗马尼亚等国演出京剧折子戏。“当时先生演出了《闹天宫》《雁荡山》《三岔口》,我演出了《水漫金山》《拾玉镯》。为了把最精华的部分呈现给外国观众,节目有所精简,先生认为,《拾玉镯》主要展现花旦的表演,塑造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于是简化了主人公出场后一系列复杂的唱念做打,让我耍着辫子唱南梆子上场。”刘秀荣回忆。在罗马尼亚,李少春、叶盛章等前辈艺术家看着青年演员排练《水漫金山》,十分喜爱,演出当天,两人竟悄悄化装,扮演了戏中的龙套,耍了一套单刀枪,为这出戏增色不少。

刘长瑜回忆,她初演《红灯记》时,认为李铁梅的行当既然是花旦,就应演得活泼、喜悦,在李少春的影响下,她明白了现代戏不能完全拘泥于行当。“李铁梅是劳动者,她平时干活、担水,怎么能笑嘻嘻、轻飘飘地跑出来?”1965年,《红灯记》在广州、深圳、上海巡演,当时刘长瑜还不为观众所熟知,李少春担心她遭到冷遇心中不平和,在一次送站分别时,告诉刘长瑜:“逢要打哇呀呀,先起三笑。”刘长瑜抱着这样的心态投入表演,没有因为观众一开始不认可她而气馁。她回忆,有一场演出中,李玉和就义时,台下一起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她扮演的李铁梅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先生教我如何做人,无论面对顺境、逆境,都要冷静、清醒。”刘长瑜说。

耿其昌回忆,李少春对青年演员非常关心,见了面总要和大家聊一聊。“他鼓励我们多学、多演,会得多了才能融会贯通。有一次他做了一个动作,问我是哪一派,我看不出来,他说:‘我这里什么都有,糅在一块儿了。’”耿其昌说,“有一次演出《沙家浜》,戏演完了正在卸装,李少春、关肃霜两位先生来后台看我,告诉我哪里做得不好,先生还当场把动作走了一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他作范本,很多年轻演员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