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起宏图 绽放新时代

砥砺起宏图 绽放新时代

即将谢幕的2018年,对于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注定成为一个里程碑。一年之中连续推出几部“鸿篇巨制”,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25年励精图治、集腋成裘,龙岗区文化馆在新时代的灿烂阳光下翻开了新篇章。

文艺作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拥有远大文化抱负的深圳,每逢国家和民族处在重要历史节点的时候,总会发出文艺强音。2018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交响组歌《我们就是河流》又掀起千重浪。这部带着鲜明深圳印记的作品,在岁末时节甫登舞台,便散发出璀璨光芒。

“我的生命必须像河流,开始喧哗,奔流,震荡。我们来了,就在1978年的春天,在临海的土地上,打开命运的河床,向着大海,向着埋藏于心的梦想,开始义无反顾的流淌……”11月14日的首演中,朗诵艺术家徐涛浓情演绎的序幕旁白,让知名媒体人李海若热泪盈眶。

交响组歌《我们就是河流》由序《很远的远方》、3个乐章《亲爱的深圳》《我爱中国梦》《走在新时代》及尾声《未来是海》组成,通过16首原创歌曲及诗歌朗诵串联,将当代中国人比喻成一滴滴水,在被长江黄河赋予血肉之后,汇聚成“河流”,蕴藏了丰富的精神内涵。

《我们就是河流》饱含着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激情,饱含着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条河流,是汹涌奔腾的情感之河,也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之河,更是与人类命运同呼吸、共悲欢的灵魂之河。”创作时的激情,至今仍在词作者唐跃生的心中澎湃。

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韩新安在观看演出之后评价,这部作品既是深圳故事的表达,也是中国故事、中国人的故事的表达,是一部有历史、有观察支点、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让人感受到40年来时代跳动的脉搏,与中国同频共振,细微处蕴藏着朝气,宏伟中迸发出激情。

《我们就是河流》由龙岗区文化馆组织创作,出自一群激情澎湃的深圳文化人之手,历经4年潜心创作,其间数易其稿,个中艰辛,主创人员感悟最深。“这4年,是我们痛并快乐着的4年。”观众如雷的掌声,各路专家的高度评价,让唐跃生如释重负。

这是深圳音乐人的一次集体发声。16首歌曲均由唐跃生作词,著名作曲家方石、姚峰,龙岗区文化馆馆长万剑、副馆长夏士康,深圳跨界作曲家彭振共同作曲。

“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创作,再到登台演出,我们始终保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万剑说,精品创作是龙岗建设“文化高地”的重要标志,代表着龙岗文化质量的整体提升。作为龙岗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龙岗区文化馆一直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强烈的文化自信锻造文艺作品,为龙岗打造“文化高地”添柴增焰。

今年7月,由龙岗区文化馆组织大围屋艺术团创作的舞剧《浮流》在深圳巡演,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该剧用舞蹈艺术展现深圳精神,将奋斗者的经历融入肢体语言中,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

数年前,龙岗区文化馆就创作了一部反映客家人千年迁徙的舞剧《大围屋·雪娘》,先后荣获第10届广东省艺术节金奖、广东省第7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9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如今,《浮流》已在深圳完成了多场巡演,并亮相“第十五届广东现代舞周”和广东省文化馆,受邀参加了第34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交流演出,累计观众上万人次。《我们就是河流》即将赴北京演出,向更多观众展示龙岗的文化风采。

文艺社团:公共文化服务的得力助手

喷薄而出的文艺佳作,得益于强大的组织机制和丰富的人才资源。龙岗区文化馆引入社会资源和市场机制,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路径,使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的“独角戏”变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合唱”,彰显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和基本性。

12月9日,龙岗区文化馆四楼小剧场古韵悠扬,掌声迭起。由龙岗区文化馆、甘肃通渭影子腔刘家班、深圳皮影戏剧团联合举办的非遗特色文化活动在此精彩上演。变脸、杂技、魔术、皮影戏等中国传统技艺精彩纷呈,国家级非遗项目通渭影子腔与深圳皮影戏精彩碰撞,将演出气氛推向高潮。

甘肃通渭影子腔虽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却鲜有展示的机会。本次龙岗区文化馆对口帮扶,不仅为南北不同流派的皮影戏搭建了艺术交流平台,更为北派皮影打开了在南方的传播通道,尽展深圳开放包容之胸怀。

为青年文艺人才创造舞台,帮助他们完成艺术梦想,龙岗区文化馆一直尽心尽力。“小弹唱live”原本是一群喜欢音乐的龙岗年轻人自发组织的小众文艺沙龙,一直处于自娱自乐状态。2014年,在龙岗区文化馆等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将其打造成为龙岗地区的公益演出项目。4年时间,“小弹唱live”扎根龙岗,走向深圳,积极参与公益惠民演出,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成为深圳颇具影响力的音乐现场演出品牌。

近年声名鹊起的大围屋艺术团成立于2008年,10年来,在龙岗区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下,该团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深圳城市特质,不断创新,在文艺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艺术交流等方面硕果累累。舞剧《浮流》《大围屋·雪娘》《竹蜻蜓》《破·立》《英雄无悔》都是该团智慧的结晶。

龙岗区文化馆还为辖区退休老人搭建艺术舞台,让老人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炫乐脉动合唱团由一群喜爱唱歌的中老年人组成,在龙岗区文化馆的支持下,该合唱团热心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承办各类公益文化活动,参加了全国中老年合唱大赛、深圳市合唱节、台湾南瀛舞蹈节,以及《中国—加纳文化交流晚会》等活动,获得了无数鲜花和奖励。

在龙岗区文化馆的帮助下,由青少年学生组成的花雨艺术团异军突起。2015年至今,艺术团成员先后获得深圳市第十一届少儿艺术花会的戏剧、曲艺类金奖,第三届深港澳台少儿歌舞艺术月的金奖和银奖,以及“龙岗才艺之星”等荣誉;花雨艺术团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授牌“广东省少儿艺术培训示范基地”,其原创的微型音乐剧《心中的彩虹》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

此外,龙岗区文化馆还组织成立了民乐队、京剧社、童声合唱队、少儿舞蹈团等各类文艺团体,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在实现龙岗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提升、质量提高、效率提速、文化普惠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文化惠民:高质精准普遍化

多年以来,龙岗区文化馆积极组织开展公益活动,不断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用高品质的文化服务增强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仅在2018年,该馆就组织举办了深圳市第十四届来深青工文体节歌手、才艺大赛的龙岗区复赛;深圳市第十二届少儿艺术花会“晒艺大舞台”龙岗区复赛;深圳市第十五届“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节龙岗区初赛;“同饮一江水”2018广东打工者歌唱大赛(深圳赛区);龙岗区首届原创作品大赛等各类大中型赛事10多场,向省、市文化队伍输送各类艺术人才上百人,获得多种奖项,龙岗区文化馆也获得了诸多赛事的“优秀组织奖”。

与此同时,龙岗区文化馆还积极做好场馆免费开放和公益艺术培训等工作,为市民享受文化福利提供各种优质服务。2018年,该馆通过定期引进、临时预约、错时开放等方式,调配全馆功能活动室向社会免费开放,全年开放时长5664小时,开展活动1376次,受益群众3.44万人次;开设了30多个门类的公益艺术培训班120个,共计开课3840课次,惠民73248人次。

龙岗区文化馆的公益艺术培训始于2005年,为辖区市民、外来青工及其子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文化福利。从2007年开始,该馆还特别开设了“共同感受文化的春天”文艺展演暨艺术培训师生作品展览,总结展示公益培训教学成果,加强辖区文艺队伍的交流与合作,迄今已举办了11届。该公益艺术培训项目被评为深圳关爱行动“百佳市民满意项目”。

为了留住城市根脉,龙岗区文化馆扎实做好非遗传承保护、项目挖掘申报工作。2018年,推进张氏传统灯笼制作技艺列入省级非遗名录,挖掘20个项目参与第六批区级非遗项目申报评审;开展了龙岗区首届祥瑞麒麟舞文化交流大会、中国手指画展览等多项非遗活动;拍摄制作了《坂田永胜堂麒麟舞》《平湖纸龙舞》等8部非遗项目短片;承接了龙岗区政协“乡愁印迹”文史项目启动仪式等的演出活动,为辖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