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国际美术工程

“一带一路”上的国际美术工程

西安市文广新局与中国国家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2月21日,由中国国家画院、西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丝路起点·人文西安——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写生作品展、杨晓阳师生作品展、西安文脉重大题材作品汇报展”同期在西安崔振宽美术馆开幕,该项活动旨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挖掘与彰显“丝路新起点”西安丰厚的文化内涵。

为创作提供可以碰撞的平台

此次联展分8个展厅,共展出了324件作品,其中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采风写生作品170件,杨晓阳师生作品123件,西安中国画院西安文脉重大题材美术作品31件。

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自项目实施以来,有计划地组织了上百位艺术家、理论家沿着陆路、草原、海上、南方丝绸之路进行国内外“一带一路”沿线考察和采风写生已经有4个年头。在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看来,写生是“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创作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考察写生的经历、没有在这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是没有办法进入创作状态的。

杨晓阳师生作品展,汇集了杨晓阳工作室学员近年来的艺术探索与师路传承。此创研班学员在原单位本就是各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杨晓阳院长认为,艺术家从40岁到60多岁的20年,正是其在创作上大量探索的时期,近5年、10年很多人却举步不前,常常觉得创作乏力,需要一个平台互相碰撞。“这个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摆脱当下的流行画风,不要迎合市场,不要重复自己,把自己‘归零’,真正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在这一个阶段做点贡献。”

延续“西安文脉”

近年来由西安中国画院组织实施的“西安文脉”工程,旨在展现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所呈现出的文明发展脉络,以及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下所呈现出的当代西安城市精神。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不仅丰富了本民族文化的内涵,更是共同促进了人类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对此,西安中国画院王犇院长表示:“艺术发展也同样如此,偏隅一方、闭目塞听绝不是长久之道。这是我们通过丝路考察,从‘一带一路’中悟得的道理,也是今天借助国家画院力量,支援我们西部美术建设的初心所在。此次西安文脉展与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写生作品展、杨晓阳师生作品展联合展出,于西安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期待国家画院艺术家们的帮助与指导,也期待各地艺术家们有一个较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

相关领导、参展画家、西安高校师生、国家艺术基金学员以及各界人士等5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签署了西安市文广新局与国家画院战略合作协议。

弘扬丝路精神的国际美术工程

同日,“丝路起点·人文西安——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写生作品展、杨晓阳师生作品展、西安文脉重大题材作品汇报展学术研讨会”召开。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西安美院程征教授担任学术主持,杨晓阳、张晓凌、程征、崔振宽、何加林、张杲、张立柱、顾长平、乔宜男、吴昊、王平、戴信军、陈风新、王学辉、巫卫东、刘西洁、尚可、郭子良等艺术家与理论家就“践行十九大文艺精神,国办画院如何作为”“‘一带一路’与丝路精神的弘扬”“西安文化发展定位”等议题进行了讨论。研讨会上,专家对新时代下美术创作如何表现“一带一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学术思考。程征教授认为,丝路通国家兴,国家兴美术兴,美术与国家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联系。一些专家认为,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西安市委市政府、西安文广新局作为主办方很有远见,西安画院在新任院长王犇带领下,能以市级画院的力量,自觉践行文化自信,举办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值得全国画院系统学习。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月3日。国家画院与西安画院的画家们在开幕式第二天,即赶赴延安进行“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写生实践活动。